山東煙臺因港而立、因工而強,是我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從上世紀的“老三樣”(三環鎖、北極星鐘錶、飛輪罐頭)風靡全國,到如今的大飛機緊固件、“藍鯨一號”鑽井平臺、萬華MDI驚艷全球……這座海濱城市正快步崛起成為我國製造業版圖上的高地。
從年産值27.5億元到成功跨越百億、千億、萬億三個臺階,改革開放40年來,煙臺工業産值逐年躍升,工業規模總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前列。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萬億元,居山東省首位,其中製造業佔比超過九成。煙臺也以全國地級市第一名的成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工業轉型升級和穩增長成效明顯市”。曾擔任煙臺冰輪塑業公司總經理、今年65歲的煙臺市退休勞模謝永顧,1970年參加工作,從鉗工、車間班長到公司總經理,親歷並見證了煙臺製造業的發展歷程,他感慨地説:“改革開放40年,煙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煙臺製造業的發展尤為突出。”
製造業是煙臺城市發展的根基,做強核心技術和關鍵産業,是加快煙臺製造邁向智造的關鍵。
謝永顧對煙臺改革開放的三個歷史節點印象深刻:1984年,國務院正式批准煙臺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2010年,國家發改委批復煙臺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2018年,煙臺被列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城市。
1984年,中央正式確定煙臺等14城市為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煙臺從此站在了對外開放的最前沿。煙臺製造業順勢而為,抓住國家擴大開放重大歷史機遇,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不斷釋放煙臺優勢。
1984年11月,煙臺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煙臺香港彩色攝影公司成立。1987年7月,漢高樂泰(中國)公司落戶,成為煙臺市第一個世界500強項目。2005年7月份,煙臺與南韓大宇造船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後,相繼引進中集來福士、巨濤重工等大型企業,煙臺海工裝備製造基地的框架初步構建……
通過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煙臺建立或嫁接改造了全市80%以上的重點骨幹企業,發展起了機械製造、電子資訊等優勢支柱産業,培育起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産業。從1984年引進第一筆外資算起,截至2017年底,共有10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煙臺投資,其中製造業企業80家。
2010年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包括煙臺在內的16個城市開展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2015年至2017年,煙臺在工業領域實施了壯大一批百億元級、千億元級行業及企業的“雙百千”工程,在工業企業推行産品加“芯”、設計借“雲”、生産添“智”、管理到“端”、行銷上“網”等10種資訊化應用模式,全市工業品質效益明顯提高。
2018年,煙臺又站在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歷史節點上。今年以來,煙臺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以提高品質效益為中心,著力打造行業競爭力強、創新能力強、融合發展能力強、持續發展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強、綜合實力強的製造業強市。2018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8.4%,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60億元、利潤221億元,總量均位居山東省第一位。
謝永顧感嘆説:“緊緊跟隨改革開放40年來的腳步,煙臺一路穩健走來,在新起點上也定會實現新一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