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柯懷鴻 曾清華 本報記者 謝開飛
在2017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名單上,由中國紡科院海西分院和華宇公司合作研發的“基於賈卡經編機的複合功能運動鞋鞋面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産業化”榜上有名。這是在晉江市科技部門的穿針引線下,該市大力培育“研發奇兵”、推進産學研合作取得的又一碩果。
作為福建省縣域經濟的“領頭羊”,近年來,晉江市堅持“一個行業、一個創新平臺、一個基金、一份政策、一張技術升級路線圖”的理念,為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新樣本。
産業化導向
在百宏公司生産車間內,與印象中紡織車間工人忙碌的場景不同,一台臺自動化設備,使紡絲捲繞、絲錠、裝載摒棄了對人工的依賴。這是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為百宏提供工業系統改造方案,併合作研發的“智慧化工廠”的情景。
源於原材料價格、勞務資源緊缺等因素,晉江紡織服裝、製鞋、陶瓷、食品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曾一度遭遇發展瓶頸。為此,晉江在智慧化設備改造方面先行一步,從2012年開始就將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裝備所、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等國字號科研平臺引到了企業門口,為企業提供生産設備的智慧化改造技術。
“研發機構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産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晉江市副市長王文暉説。
多元化主體
新産品、新工藝、新材料研發投入大、風險也大,讓很多中小型企業有心無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成為晉江研發平臺建設的一大亮點。
以中皮院晉江院為例,該院是由晉江市政府引進,由中國皮革製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和7家製鞋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出資組建。該院牽頭聯合國內20多家高校、企業成立製鞋行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攻關行業技術瓶頸。
“正是積極探索研發平臺建設新機制,推動研發平臺從政府、企業的附屬物變成獨立的經濟體,打通從科技研發到工業生産的全産業鏈,實現從源頭創新到新技術、新産品、新市場實現快速轉換。”王文暉為記者揭秘。
高品質發展
“通過引進、共建一批高水準的科技創新平臺,由科技部門發起,依託海峽科技大市場,率先建立了全省首個全鏈條、多要素科創體系,為全市發展注入原動力。”晉江市科技與智慧財産權局局長謝建新説。
如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裝備所聯合黑金剛公司,製成國內首條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智慧機器人柔性製鞋成型生産線,成為泉州“機器換工”推廣應用示範項目,産業前景巨大。
謝建新表示,當前晉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著眼經濟發展新常態,依靠科技創新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吸引更多外來高端人才入駐,帶領晉江實現“智”造引領、創新驅動,為推動晉江市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