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綠色意識逐年深入人心,各行各業積極推動綠色變革。踏準“技術創新”節奏,比亞迪積極推動自主研發和新興産業佈局,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改革開放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帶來市場化的營商環境,也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市場競爭讓企業有了生存壓力,從而形成創新求變的強大動力。充分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改革開放帶給比亞迪最好的禮物,使得比亞迪連續3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第一。

技術為王 創新為本

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深圳春潮涌動,王傳福在此時辭職下海來到深圳。王傳福説,開放的思想、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吸引了一批優秀人才從四面八方涌向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自己正是其中一員。

多年來,王傳福始終將技術創新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他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遵循自主研發、自主生産、自主品牌的發展路線,帶領比亞迪在電池、電子、乘用車、商用車和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全面突破,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充電基礎設施及整車研發製造等全産業鏈核心技術。

在電池領域,比亞迪具備100%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産能力,産品覆蓋消費類3C電池、動力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以及儲能電池等領域,形成完整的電池産業鏈,是全球産能最大的磷酸鐵鋰電池廠商。除新能源車和軌道交通外,電池産品廣泛用於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等多種新能源解決方案。

在電子領域,憑藉材料、産品研發能力,自動化設備開發和應用能力,以及加工製造能力,比亞迪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子産品設計製造服務商,可提供包括設計、研發、製造、物流及售後等“一站式”服務,並在移動終端結構件、金屬及塑膠結構件、3D玻璃及陶瓷結構件等領域處於行業領先水準。

在汽車領域,比亞迪同樣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核心技術,形成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新能源車産品系列,涵蓋私家車、計程車、城市公交、道路客運、環衛車等七大常規領域和倉儲、港口、機場、礦山專用車輛四大特殊領域,實現全領域覆蓋。

發奮圖強實現“報國夢”

“技術首先要為戰略服務,其次才為産品服務。正因為有了技術,比亞迪才能真正把握大方向。”王傳福稱,自己首先是一個工程師,然後才是一個企業家,“技術幫助比亞迪看得更遠、看得更深,形成更長遠的戰略佈局”。

近期,比亞迪再次佈局前沿技術,設立於青海省西寧市的動力電池工廠於今年6月份正式投産。該工廠採用比亞迪第六代動力電池生産線,2019年全部投産後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工廠的生産由近百個機器人、MES資訊化系統、智慧物流系統等完成,在智慧化、自動化、資訊化方面達到全球領先水準。

“各國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已經陸續發佈,新能源汽車産業將迎來大爆發。”王傳福表示,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高速發展,銷量佔比由2011年的0.03%上升至2017年的2.69%,中國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隨著比亞迪的不斷發展和壯大,王傳福的目標也發生了變化,從創業之初“求生存”變為今天的“夢想以産業報國”。他説:“希望比亞迪能用技術創新、産品創新,推動産業報國,努力走在全球的前面。”

數據佐證發展。截至今年9月份,比亞迪技術人員超過2萬人,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4萬項,其中已被授權專利超過1.5萬項,把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今天,比亞迪電動車的足跡已遍佈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月份至9月份,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超過13萬輛,同比增長超90%;新能源客車累計銷售超5000輛,新能源重卡首次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生産。王傳福的夢想已初步實現。

構築綠色為城市造福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個監測空氣品質的城市中,80%以上的城市污染超標。面對空氣污染和城市擁堵難題,比亞迪給出了答案:由新能源車和軌道交通共同構築綠色大交通。

把綠色作為底色,發展才更有亮色。2011年,比亞迪創新性地推出“城市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提出在城市公共交通領域優先採用低碳環保的電動車,減少城市尾氣污染。同年,深圳將800輛比亞迪純電動巴士投放運作,至2017年底已推廣各類純電動巴士超過1.6萬輛,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公交巴士電動化的城市。

如今,深圳已成為全球純電動計程車規模最大、應用最廣的城市。今年7月份,全球首批500輛純電動智慧渣土車在深圳開啟規模化示範運營,繼續引領全球新能源重卡向綠色交通轉變。未來幾年,深圳還將把全市超過1萬輛渣土車全部置換成電動車。

在比亞迪企業所在的深圳市坪山區,空氣清新、環境宜人。2017年,該區PM2.5平均濃度從每立方米30.8微克下降至29.6微克。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35天,優良率達91.8%。這既有自然資源稟賦的原因,也有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努力成果。

在軌道交通方面,比亞迪提供的分析報告稱,面對交通擁堵,擺在許多城市面前的是一道選擇題:建設一個以車為中心的“車輪上的城市”,還是建一個以軌道為中心的“軌道上的城市”?比亞迪看好東京的軌道模式。東京都市圈人口數量超過3500萬,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都市之一,正是因為有了便利的軌道交通,讓人們的出行更便捷。相關數據顯示,90%的東京人在工作日出行一般選擇軌道交通,私家車主要在週末用,大家也不在同一時間點集中出行,因而有效減少了城市擁堵。

“國內大城市的擁堵不是堵在‘主動脈’,而是堵在‘微迴圈’。”王傳福説,很多城市雖然有地鐵,但地鐵難以覆蓋城市每個角落,城市需要不同運量、不同制式的軌道交通協同發展,需要打造大、中、小運量匹配的軌道交通網路,而這正是比亞迪開發中運量和小運量軌道交通産品的重要原因。

2016年10月份,比亞迪發佈跨座式單軌“雲軌”,正式宣佈進軍軌道交通産業。“雲軌”屬於中運量的軌道交通,軌道可架設在綠化帶上低空運作,而且造價僅為地鐵的五分之一。王傳福説:“比亞迪可以利用中運量和小運量的軌道交通,在空中打造一張密密麻麻的軌道交通網路,實現500米就有一個軌道交通口。這樣整個城市的交通網路將可以更為有序、高效地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