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雲貴高原的畢節,曾因生態惡劣、人口膨脹而陷入“越貧越墾,越墾越貧”的惡性迴圈。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畢節成為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試驗區。
如今,青山綠水間,一座座城市展露新顏,一個個村莊寧靜閒逸。畢節試驗區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敢為人先的氣魄,護衛青山綠水,收穫金山銀山,譜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畢節篇章。
治愈“生態癌症”
畢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區,石漠化嚴重,曾被稱為“生態癌症”。治愈“生態癌症”的戰役,最先從赫章縣海雀村打響。
1986年春天的海雀村,山上光禿禿的,一棵像樣的樹都沒有,農戶房前屋後的樹也少得可憐。村支書文朝榮帶領200多名青壯年上了山,開始植樹造林。一年一年地栽,一片一片地栽,光禿禿的山坡長出了樹林。通過20多年努力,全村林地增加到了14700畝,戶均67.8畝,每人平均17.4畝,全村森林覆蓋率從30年前的5%上升到現在的82.5%。
海雀村是畢節試驗區變化的縮影之一。1988年試驗區成立後,畢節市打響了大規模治愈“生態癌症”的戰役,先後實施了“3356”、“長訪”“長治”“水保”“天保”、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大力推進“綠色畢節行動”。如今,畢節試驗區的森林面積從成立之初的601.8萬畝增加到2127萬畝,累計治理石漠化面積1367.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從14.9%增長到52.8%,成功建起了綠色家園。
山綠水清,畢節人開始思索如何靠山吃山,讓生態變成財富。隨著生態逐漸恢復,經果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達448.3萬畝。生態變成了美景,美景催生了旅遊。
據統計,2017年,畢節試驗區累計接待遊客944.2萬人次,森林旅遊收入65.9億元;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50萬畝,實現産值34億元。
“新五子登科”生態發展路
畢節市大方縣羊場鎮穿岩村,原來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自然村寨。過去,穿岩村以種植農作物為主,糧食産量低且不穩。村民為了生活,大量毀林毀草開荒,墾殖率高達90%以上,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肥力大幅度下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農業生態平衡失調。
2000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後,大方縣決定把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穿岩村作為生態建設示範村,開展以退耕還林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治理。全村共實施退耕還林4432.3畝,涉及退耕農戶434戶。
退耕還林後,大方縣高度重視後續産業的發展,積極組織退耕農戶參加技術培訓,全村向廣州、深圳等城市輸出勞動力;鼓勵和支援退耕農戶發展豆製品加工;搞生態旅遊飲食業;種草養畜,發展畜牧業。
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畢節試驗區探索總結出“新五子登科”生態發展路子:山頂種植松杉柏“戴帽子”、山腰搞經濟林木“纏帶子”、山下搞農業結構調整“鋪毯子”、富餘勞動力務工“掙票子”、增收致富建設美麗鄉村“蓋房子”,實現山、水、林、田、路、房的綜合治理,讓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籌兼顧。
此外,試驗區還創新林業經營實體,開創“生態補償”等模式,大力發展林果經濟,發展林下經濟,發展林業經濟,促進靠山養山與靠山吃山的有機結合,按照生態文明理念佈局農業,發展工業,建設城鎮。
人與自然相融共生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畢節不僅治山,還治水、治氣、治地。
為了更好地保護水資源,畢節市出臺了《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大力推動水源地保護工程,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建成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11個,建成污水處理廠67座,實現了縣城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0%,境內52個河流斷面優良水質比例達98%以上,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同時,畢節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徹底取締土法煉鋅、煉焦、煉硫,重點加強水泥、化工、煤礦、火電等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強化道路和礦山揚塵治理,推進機動車污染治理,注重建築工地揚塵整治,環境空氣品質持續向好。2017年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6.2%,所有縣城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均在94%以上。
畢節還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對原煉鋅區污染較重的赫章、威寧、七星關3個縣(區)33個鄉鎮進行重點防控,全面完成煉鋅廢渣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現城鄉醫療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全覆蓋;加強環保設施建設,建成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10座、垃圾轉机站80座,啟動4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
治山治水齊抓,治氣治地並舉,畢節試驗區呈現出天藍、水凈、地綠、山青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