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同心圓)全國政協委員眼中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全國政協委員眼中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為期三天的十三屆全國政協京內新任委員學習研討班正在進行。20日下午,500多名參加學習研討班的全國政協委員走進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

        11月20日,500多名參加十三屆全國政協京內新任委員學習研討班的全國政協委員走進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圖為參觀現場。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攝


“展覽佈置非常精心,能看出國家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過程。”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説。

作為資深的經濟學家,張佔斌特別留意了展覽中經濟發展相關部分。他説,有很多民營經濟發展相關圖片、數據和實物,展現了中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的過程,體現了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張佔斌表示,改革開放是偉大的進程,作為政協委員,我們要進一步研究、總結好40年來的經驗,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推動國家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

展覽中,有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第一件專利證書、第一支公開發行的股票等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和實物,還有“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蛟龍號”潛水器、“天河三號”超級電腦、復興號動車組等模型,都展示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閔慶文在“築夢新時代”的郵票展窗前向記者介紹美麗中國主題郵票。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攝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閔慶文在“築夢新時代”的郵票展窗前駐足。他指著一組美麗中國主題郵票向記者介紹,其中兩張郵票畫面分別為江蘇興化垛田和廣西龍勝梯田,都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農業生態景觀,也都相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産。

2005年起一直致力於農業文化遺産發掘與保護工作的閔慶文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8年到1992年,當時經濟發展速度快,也造成了一些生態環境破壞。1992年到2012年是第二個階段,文化和生態環境問題開始得到重視。第三個階段是2012年至今,生態文明作為發展戰略之一,正在中國實施。

“環境保護和農業文化發掘保護的問題,是改革開放達到一定水準之後,我們才可能重視的。吃不飽的時候,沒辦法重視。”閔慶文坦率指出,中國傳統農業生産系統不是落後的,而是充滿人類智慧,對當今的農業發展仍有重要啟示。改革開放帶動了中國農村農業的發展,這對農耕文化的保護與發掘,也具有極大推動作用。

“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中國會越來越美好。”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觀看展覽後表示。“我個人也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了中國法治和律師行業的發展歷程”,皮劍龍説,如今中國民主法治越來越完善和健全,這是有目共睹的。律師行業也是從無到有,目前中國律師隊伍接近37萬名,對改革開放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可以説改革開放推進了法治建設,法治建設也會伴隨著改革開放繼續往前走。

1985年開始拍電影的全國政協委員、演員張光北在展覽中看到《中國電影産業促進法》深有感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法,也是我們演員盼了多少年的法。”他説,我們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影視事業的發展壯大。“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的確確不會有今天的成果,所以要珍惜。”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修福金也表示,通過這次觀看展覽,增強了大家的心氣兒,我們要更好地履職,更好地做好工作。

據悉,截至20日閉館時,此次展覽累計參觀人數已接近25萬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