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馬尼拉11月21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和21日對“千島之國”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在習主席此次太平洋三國之旅的收官之站,中菲兩個南海鄰居的關係躍上新臺階,合作掀開新篇章,其意義重大不言而喻。

最高禮遇 熱情迎接

20日一早,各路媒體記者就在首都馬尼拉阿基諾國際機場準備就緒,等待習主席到訪的歷史性一刻。

當地時間近午時,習近平步出專機艙門,菲律賓政府高級官員在舷梯旁熱情迎接,軍樂隊奏迎賓曲。習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菲律賓政府和人民致以誠摯問候和良好祝願。

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馬尼拉,開始對菲律賓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在機場受到菲律賓政府高級官員熱情迎接。(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人民友好交往是中菲關係的源頭活水。在機場,菲律賓青年向習近平獻上茉莉花環,傳遞出菲律賓人民對中國貴賓和中國人民的美好情誼。

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馬尼拉,開始對菲律賓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在機場向歡迎人群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隔海相望,一衣帶水,交往千年,民心相連。正如習主席所説,中菲兩國“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通”。也正因此,作為訪問第一場活動,當天下午,習近平向菲律賓國父黎剎紀念碑敬獻花圈。

  11月20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黎剎紀念碑前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習主席日前在菲律賓媒體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菲律賓國父、民族英雄黎剎的祖先就來自中國福建省晉江市。新中國的開國名將葉飛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他們都是兩國人民共同的驕傲。”

  11月20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黎剎紀念碑前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當地時間下午4時40分許,習近平乘車抵達總統府。道路兩旁,千名當地少年兒童揮舞著兩國國旗歡呼。

11月20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總統府外歡迎人群中的少年兒童。(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杜特爾特為習主席在總統府前草坪舉行了隆重歡迎儀式。習近平在杜特爾特陪同下檢閱儀仗隊。

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馬尼拉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會談。會談開始前,習近平出席杜特爾特在總統府前草坪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馬尼拉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會談。會談開始前,習近平出席杜特爾特在總統府前草坪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這是儀式結束後,兩國元首共同前往總統府主樓。(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兩位元首從總統府草坪一起步行到主樓舉行會談。儀仗隊禮兵高擎五星紅旗全程隨行。沿途,主人特意安排當地藝術家伴隨著菲律賓傳統竹管弦樂翩翩起舞,展示菲律賓美好的傳統文化。

11月20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總統府,當地藝術家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菲律賓人民的熱情歡迎、特別是孩子們歡快的笑容令人感動。”習近平主席對杜特爾特總統表達感謝之情。

習近平主席還欣然提筆在貴賓簿上題詞:“祝中菲友誼萬古長青”。

提升關係 務實合作

會談中,兩國元首一致決定在相互尊重、坦誠相待、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基礎上建立中菲全面戰略合作關係。

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馬尼拉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習近平説,雙方決定建立中菲全面戰略合作關係,符合兩國民眾期待,適應雙邊關係發展要求。雙方要把安全、發展、人文三大支柱領域合作扎紮實實推向深入。

杜特爾特表示,這是中國國家主席13年來首次到訪,具有歷史性意義,是兩國關係的重要里程碑,將掀開兩國夥伴合作的新篇章。

堅持合作謀實。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有關“一帶一路”共建、油氣開發合作等近30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新的合作規劃蘊藏著中菲關係發展的新動力,書寫海上絲路新篇章,助力雙方共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雙方還表示要加強兩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合作。杜特爾特特別提到,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中國是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

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馬尼拉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會見記者。(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1日,習近平主席在馬尼拉會見了菲律賓眾議長阿羅約和參議長索托這兩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他們一致認為,當前菲中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

一份共識豐富的中菲雙方聯合聲明,為習主席訪菲畫上圓滿句點。兩國元首一致認為,將中菲關係提升到更高水準符合兩國及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兩國元首同意保持密切高層交往,加強對雙邊關係的引領規劃。

習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援引過一句菲律賓諺語:“抓住今天,才能不丟失明天。”

和平契機,發展契機,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經歷風雨,又見彩虹,短短兩年多,中菲關係發展成果豐碩,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福祉,更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了貢獻。以習主席此次歷史性訪問為契機,中菲雙方正共同把握歷史機遇,乘勢而上,攜手開闢中菲關係更美好的未來。(文字記者:孫浩、郝薇薇、蔣國鵬、袁夢晨;編輯:劉鵬、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