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一枝花,她在合寨發新芽,民主選舉好領導,小康路上大步跨。”這是劉三姐的故鄉——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村民最愛唱的一首歌。1980年,合寨村率先通過選舉成立村民委員會,成為“村民自治第一村”。

走進合寨,村中間一棵300多年的老樟樹依然挺拔,它見證了村民自治制度在合寨村誕生並一路走來的歷史。38年前分田到戶後,村民生産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但生産隊被架空,治安亂了。

為改變這種狀況,1980年2月5日晚,當時的合寨村果作屯第一生産隊隊長韋煥能召集其他5個生産隊幹部,在大樟樹下召開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會,提出了建立新的管理組織和選舉村領導班子的想法。有人提議:“城裏人叫居民,村裏的人不就是村民嗎?我們就叫村民委員會吧。”

第二天,村前的球場上搭起了臺子,拉起橫幅,全村143位群眾代表一個個走上前,投下莊重一票,揭開了中國農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歷史序幕。經過投票選舉,韋煥能當選第一任村委會主任,並通過了村規民約。一種適應家庭經營生産形式的新組織,就這樣在一個偏僻的山村誕生了。

全國人大、民政部等迅速派出工作組進行實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廣西農民的創舉。1982年我國修訂頒布的憲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正式確認了村民委員會的合法地位。

合寨村現任村委會主任蘭鋒説,38年來,合寨村能不斷發展,主要靠“議事會”和“明白墻”。

“議事會”即“村民代表會議”,村民代表由有威望的老人、參政議政能力強的黨員以及部分現任村幹部擔任。村裏的重大事情,必須通過“議事會”討論研究。“議事會”每個季度開一次,30多年來從未間斷。

“明白墻”則是合寨村委會設立的村務公開專欄,密密麻麻佔了幾個墻面,內容包括財務公開、村民自治事務公開、村民意見徵詢與反饋情況公開等。村民蒙勝同表示:“我最關心村裏的財務開支,每一筆開支,都可以在‘明白墻’上看得到。”

黨的十八大以來,合寨村以“黨領民辦·村民自治”模式開展屯級公共事務管理,各自然屯先後成立了黨群理事會,進一步拓展了村民自治的內涵,在屯級事務管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改善村屯人居環境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