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每天清晨,聽到窗外鳥鳴聲、潺潺溪水聲,讓我感覺寧靜安心。”在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清溪涵月精品民宿的庭院中,民宿主人余淮説。
余淮夫婦在深圳居住了20多年,7年前來到西溪南鎮,覓得一方詩意山水,決定留下來。他們購置房屋,打理民宿,還租賃了150多畝田地開發生態種植養殖。
近年來,像余淮夫婦這樣選擇黃山的人越來越多。而推進綠色發展,探索走一條“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有效轉化的路徑,這是黃山市的堅定選擇。
做好“茶産業”大文章
黃山市茶葉産銷歷史悠久,明清以來,徽州茶商開創了300多年中國茶葉經濟輝煌。
種茶制茶,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精心侍弄這些普通而神奇的綠葉,將之從賴以謀生的手段發展成為優勢特色産業、支柱産業。目前,“中國名茶之都”黃山獲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5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3個。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中國十大名茶黃山獨佔其三,松蘿茶更被稱為綠茶鼻祖。2017年,全市茶葉面積76.1萬畝,其中有機茶、綠色食品茶和無公害茶“三茶”認證就佔面積72.9萬畝。全年茶産量3.43萬噸,綜合産值132億元,茶農每人平均茶葉收入達4763元。
做活“水産業”大文章
每天早上,休寧縣板橋鄉梓塢村村民汪長生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家房邊的魚塘投食。休寧泉水養魚歷史悠久,疏池養魚,既不佔用土地,又解決了自家吃魚和待客等問題。板橋人想不到的是,如今泉水魚市場價格由每斤8元提高到80元,變成了“金魚”。
從2015年開始,黃山市大力發展山泉流水養魚産業,借助“網際網路+物聯網”,黃山生態泉水魚遊出大山,遊向全國。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有泉水魚池(塘)近8000口,年産泉水魚1500噸,綜合産值超過2.3億元。發展漁家樂100余家,年接待約50萬人次,帶動1236戶、3261人穩定脫貧,探索出一條山區精準脫貧的路子。
2015年10月,休寧縣山泉流水養魚系統成功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成為全國第一個純漁業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産。泉水魚再躍龍門,成為經濟、文化、生態發展的一大撬點。
做精“綠色食品”大文章
黟縣有農公司董事長徐海波做夢也沒想到,會因種田走進中南海。望著與李克強總理的合影,他興奮激動。
2013年秋天,徐海波回黟縣屏山村探親,看到村裏很多良田拋荒,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農村種田,發展有機生態農業。
徐海波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短短3年,有農公司的種植規模發展到7051畝,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2000多戶,與26個家庭農場結為聯合體,帶動6000多農戶戶均增收近2000元。
2015年,黃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農藥集中配送工作,全面啟動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讓走上餐桌的黃山農産品更綠色、更放心。如今,黃山市特色産業基地已經超過170萬畝,屯綠祁紅、毛峰猴魁、黃山貢菊、泉水魚、山泉米等産品正一步步走向精緻、走向生態、走向高端。
做優“新型工業化”大文章
作為旅遊勝地,工業一直是黃山的短板,而工業化又是一個區域發展難以逾越的歷史階段。一方面是綠水青山需要大力保護,一方面是經濟迫切需要發展,如何解決發展工業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環境代價問題,成為擺在黃山市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黃山要關注的不是要不要發展工業的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工業的問題。”黃山市委書記任澤鋒説。
在如何發展工業上,黃山市很快找到與黃山生態相契合的路子——堅持綠色導向發展工業經濟,全面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2017年,黃山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産業産值比上年增長26%,黃山現代服務業産業園入選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基地。
2016年,總部在北京的小罐茶業有限公司落戶黃山。“在全國調研一圈之後,我們最終選擇了黃山,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黃山小罐茶業有限公司生産中心總監蘆坤坦言。
也因為黃山的綠色品牌優勢,聯合利華、國藥祁紅、康美藥業等多家企業都選擇了落戶黃山。
做強“旅遊産業”大文章
“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鄧小平同志1979年的話語至今振聾發聵。39年來,黃山人大力發展旅遊業,如今黃山旅遊已成為安徽旅遊的龍頭,躋身全國旅遊第一方陣。
作為全國最早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的黃山風景區,義不容辭地走在前頭。1996年11月18日,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開創風景區企業上市的先河,被譽為“中國第一隻完整意義的旅遊概念股”。
世界遺産保護的“黃山模式”,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點讚;對景點實行封閉輪休,實行生態景觀修復;梅麗娜·邁爾庫裏景觀保護與管理榮譽獎見證黃山景區保護的努力;在全省率先對古樹名木實施掛牌保護、責任養護。
數據顯示,2017年,黃山市接待遊客57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506億元。
全域旅遊模式下,居民既是服務者,又是主人,村民都成了導遊,變身為民宿、農家樂經營戶等旅遊業者。目前全市690多個村莊70%有遊客接待,超過10萬農民吃上了旅遊飯、每人平均年收入超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