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記者 王子暉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就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主張。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為您分析解讀。
11月17日,全世界都在聆聽來自莫爾茲比港的聲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從巴厘島到北京,從馬尼拉到利馬,再到峴港,2013年以來,歷次APEC會議,習近平都要抽出時間同亞太工商界的朋友見面,共同探討應對當前挑戰的思路和舉措,為世界經濟恢復和發展凝聚共識,打開思路。
此次在莫爾茲比港的演講,習近平從歷史到現實,從世界到中國,傳遞了一系列重要資訊,可以概括為“辛”“新”“心”“信”四個字。
“辛”——前路艱辛,各國應同舟共濟
當今世界,依然充滿著不穩定不確定,風險和挑戰層出不窮。習近平用四個“但”字指出了問題所在:
——經濟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為世界經濟增長蒙上了陰影。
——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但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
——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但發展失衡未有根本改觀。
——全球治理體系加快變革,但治理滯後仍是突出挑戰。
面對這些風險和挑戰,有人會對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感到困惑,有人會對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喪失信心,有人會對國際格局的演變産生迷惘,有人會在世界治理體系的變革中徘徊逡巡。
然而,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然前進的道路艱辛,各國就要拿出更大勇氣,同舟共濟。
演講一開始,習近平就説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很高興來到景色宜人的莫爾茲比港,同大家相聚在太平洋探索者號上。在當今世界經濟風起雲湧、風險挑戰凸顯的形勢下,我們同在一條船上,一起謀劃發展合作,具有特別的意義。
大家同在一條船上,就是命運與共。朝著一個共同方向積極探索,齊心用力,這是戰勝狂風驟雨、驚濤駭浪的唯一辦法。
近來,國際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國際場合,習近平反覆強調這一點。
明鏡照形,觀古知今。這次演講,習近平再次用史實啟發人們的思考。
他回顧了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不同選擇曾經給世界帶來迥異的歷史軌跡。亞太的開放合作不僅激蕩著太平洋,也活躍了世界經濟的海洋。而上世紀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人類陷入了滔天浩劫。
立足當今,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現實要求。放眼未來,開放合作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在艱辛的道路上,我們如何把握規律、認清大勢,習近平給出了答案。
“新”——五個“堅持”,開放合作的新主張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問題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採取正確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習近平提出五點主張:
——堅持開放導向,拓展發展空間。
——堅持發展導向,增進人民福祉。
——堅持包容導向,促進交融互鑒。
——堅持創新導向,開闢增長源泉。
——堅持規則導向,完善全球治理。
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各國相互依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日益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只有國與國平等相待,才能獲得更多發展機遇、更大發展空間。這是國際社會的道義所在,也是世界人民的人心所向。
“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任何人都無權也不能阻擋發展中國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道路,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
“科技創新成果不應該被封鎖起來,不應該成為只為少數人牟利的工具。”
“規則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制定,而不是誰的胳膊粗、氣力大誰就説了算,更不能搞實用主義、雙重標準,合則用、不合則棄。”
……
鏗鏘有力的話語,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聲,也是解決當今世界發展難題、治理難題的正確途徑。
習近平強調,歷史告訴我們,如果走上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國與國只要平等相待、互諒互讓,就沒有通過協商解決不了的問題。
“心”——讓所有國家的人民都過上好日子
人民,始終佔據習近平心中最高的位置。
中國人始終秉持的是“立己達人”“萬邦和諧”的理念,始終謀求的是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為此,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支援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實施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較高貢獻率,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在這次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再次強調“堅持發展導向,增進人民福祉”。
如何讓各國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讓發展中國家人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習近平的回答是:加強發展合作。
他提出,發達國家應該履行官方發展援助承諾,增加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援。他強調,在討論制定貿易和投資、智慧財産權保護、數字經濟等各領域政策和規則時應該有明確的發展視角,為各國營造共同的發展機遇和空間,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穩定環境。他指出,“特殊與差別待遇”是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基石。“這一原則不能否定,否則將動搖多邊貿易體制的根基。”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人民謀幸福。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都顯著提高。
“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2.8倍,貧困人口減少了7.4億,就業人員翻了一番,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亮眼數據的背後,是不懈的努力。
“讓所有國家的人民都過上好日子”,是願景,更是情懷。
“信”——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中國一諾千金
“口言之,身必行之。”這是中國人始終堅持的信條。
2013年,習近平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目的就是促進各國各地區互聯互通,形成聯動發展格局,為世界經濟拓展新的增長空間。
目前,中國已經同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截止到今年8月,中國在沿線國家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82個,累計投資28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4.4萬個就業崗位;今年前7個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積極推進,共對沿線54個國家有新增投資,合計85.5億美元,同比增長11.8%;還有,倡建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出資設立絲路基金、中國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樁樁件件,曾經的許諾,都逐漸變為現實。
中國始終奉行的是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今年以來,中國陸續宣佈了一系列新的開放舉措,包括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營商環境,大幅降低1449種日用消費品、1585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稅率分別降到13.8%和6%,實現進口抗癌藥全部零關稅。隨著11月1日新一輪降稅措施實施,中國關稅總水準已經降到7.5%,超出了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也低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中國發佈了外商投資準入新的負面清單,在金融、汽車、飛機、船舶等領域進一步開放。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營商環境排名比去年提升30多位,成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中國的互惠共贏舉措,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友朋。
11月5日到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行,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企業參展,40多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成交額達到578億美元,4500多名各界知名人士出席虹橋國際經貿論壇。中國用行動證明了支援貿易自由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決心。而世界各國對這一行動予以了最大的肯定和支援。相信明年,這場博覽會將迎來更多賓朋。
中國有古語:“執大象,天下往。”言出必行,自然應者雲集。中國守信而行,收穫的是信任,是越來越大的“朋友圈”。什麼是人間正道?就是中國同世界共用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