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初冬的青島傳來喜訊,在青島市嶗山區正式啟用的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青島研發中心,吸引了中科院劉維民院士牽頭的“空間潤滑材料”科研團隊等16個高層次人才團隊入駐。該研發中心主任王曉波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至此,已入駐科研團隊25個、産業化項目超過40個。
在青島,全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試點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國家和省、市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達1000余家,成為青島跑出高品質發展“加速度”的強勁助推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産總值9086.1億元,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6%,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7.4%。
從“點上突破”到“面上開花”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啟動“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取得多項領跑技術,填補了兩項國內空白,實現了三個國際第一,打破了兩項國外技術壟斷。
如今,已有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國家首批智慧財産權示範城市、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城市等一大批“國字號”試點、試驗、示範項目花落青島,帶來了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
搶抓試點示範機遇,青島積極搭建“創”平臺,構築“創”體系,營造“創”生態,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青島市科技局局長呂鵬表示,圍繞“中科系”“高校係”“企業係”“國際係”等四條主線引進的國內外高端研發機構,已經成為青島創新發展的智力支撐。中科院已在青島形成“兩所八基地一中心一園區”;13所高校進駐青島市並運作,16所高校與青島市簽署合作協議,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西南交大等一批高校在青島市設立研究院;中船重工、中電科等在青島市設立9家研發機構;8家國外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在青島市成立研發機構。從“小科技”到“大科技”,從服務“小眾”到服務“大眾”,從“小投入”到“大投入”,青島市科技創新呈現出“短板”補齊、取得新突破的良好態勢。
高品質發展由“量”向“質”轉變
在膠州灣西海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P67FPSO項目成功交付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中船重工武船集團生産的全球首個現代化、智慧化半潛式深海漁場“海洋漁場1號”交付挪威;亞馬爾天然氣項目最後兩個核心工藝模組交付俄羅斯北極;新型4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天津號”交付使用……青島西海岸新區科技局局長張奎友説,作為首批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青島西海岸新區海工裝備産業走向深遠海,聚集了100余家船舶製造與海工企業及各類配套企業。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隨著華大基因北方中心啟用,以及青島高新區國家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特色産業基地崛起,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競爭力日益增強。去年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實現增加值51億元,同比增長7.6%,佔海洋生産總值比重1.8%。
711公里海岸線,69個海島,49處天然港灣,375.3平方公里灘塗,1224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這樣的藍色輪廓,讓青島聚集了全國30%以上的海洋教學和科研機構、50%的涉海科研人員、70%的涉海高級專家和院士,肩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使命。2017年,青島市實現海洋生産總值2909億元,同比增長15.7%,佔GDP比重達到26.4%,海洋經濟總量佔山東省比重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