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水鄉嘉善發生了大變化。
2013年,浙江省嘉善縣被列為我國唯一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承擔起探索縣域發展新途徑、破解率先發展遇到的難題和共性問題的重任。按照《浙江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發展改革方案》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嘉善示範點建設任務,率先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數字最有説服力。2018年上半年,嘉善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67億元,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4億元、增長38.7%;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514.2億元,增長11.2%;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和8.7%。
“無中生有”是浙江諸多縣域的拿手絕活,嘉善也不例外。沒有資源優勢,嘉善卻成了木業大縣。但嘉善人看到了繁榮之下的隱憂:區域面積狹小和平川水網的劣勢凸顯,資源要素短缺和環境容量承受能力有限等瓶頸出現,産業一直“蜷縮”在價值鏈底端……
2003年7月,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八八戰略”出臺,其中一條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産業優勢,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嘉善開始了産業結構的漂亮轉身。在幹窯鎮新涇港邊,傳統木業和水泥業生産企業已不見蹤影,一個集現代化農業園區、農村電商、民宿為一體的新家園正在成長。幹窯全鎮都被帶動,在“低小散”産業騰退、環境整治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智慧製造裝備産業,“機器人特色小鎮”已經簽約10多個項目。
幹窯鎮長豐村5家混凝土管樁企業騰退後,整合成一家企業入駐市鎮工業園區,引進最先進的管樁生産線,用地減少三分之二,産能卻大幅增加。當地一方面地毯式開展低端行業整治,另一方面對優質的傳統産業“不拋棄不放棄”,推動分散企業向園區集聚。
“城鄉一體化”在嘉善有著生動的實踐。比如,孩子上學不用考慮擇校,因為全域學校“零差距”、城鄉師資“零差距”;老人在家不愁沒人照料,全縣居家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出門看病也不用跑遠,因為“縣、鎮、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家門口就有名醫……
公共服務覆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物理變化”顯而易見,“化學變化”也悄然發生。在全國有名的“小城市”姚莊,“農房集聚”已經推行近10年,曾分散在各村的9000多戶人家,到今年底將有累計近6000戶住在農民新社區“桃園新邨”。體育館、文體展覽中心、社會福利養老中心等“幸福工程”落地,村民生活已與城裏人無異。
“不是所有農民都要變市民,也不是所有農戶都要集中居住,農村不能消失而是要更強。”嘉善縣農辦負責人説,在城鄉統籌發展道路上,嘉善保持著清醒認識:求同存異。當地連續實施“強村計劃”,每年安排50畝土地指標和1200萬元扶持資金,建成村級創業園、家宴中心、農貿市場等“強村項目”85個。
10多年裏,嘉善成為全國唯一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全縣生産總值、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翻番;38萬戶籍人口和38萬外來人口共同編織美好家園夢……
嘉善人沒有在成就面前停下腳步。浙江提出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任務後,嘉善著力打造更加科學、更加主動、更加有力的“有為政府”。現在的嘉善,已經完成50天高效審批制度改革,率先試點零土地技改項目不再審批改革;在全省“一窗受理,整合服務”的要求下,因地制宜突破“一窗全科受理”難題,全縣列入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的1009項事項中,955項已實現“最多跑一次”,項目備案實現“零到府、不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