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無錫11月15日訊 (記者 黃磊)13日下午,由來自中央和地方46家主流新聞媒體的55名資深編輯記者組成的採訪團第二站來到了被譽為“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

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接受記者採訪。 (中國網記者 黃磊/攝)

>>>發展

寧做小池裏的大魚 不做大池裏的小魚

面對來自中央和各地的編輯記者,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説:“改革開放雖是國家大事,但華西村‘不因村小而不為’華西能有今天,靠的是改革開放;因此華西的未來,更加離不開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四十年,華西村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推動改革開放,關鍵思想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把華西村的經濟帶上了一個新臺階。”吳協恩介紹説,1978年華西全村交稅28.18萬,2017年底交稅13.56億,增長了4811倍。村民的每人平均年收入從1978年的220元,增長到了現在的9.05萬元,增長了410倍,實現了“地創高産出,人創高素質”。

據了解,近十多年來,華西村以“不是要我轉,而是我要轉”,以及“數量轉品質、體力轉腦力”為理念,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陸續關停普線、帶鋼、棒材,以及華強特鋼等10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鋼鐵部分去産能150萬噸,相當於原有産能的三分之一。同時關掉了兩家熱電廠,每年減少原煤消耗21萬噸。從2013年到現在,華西用於冶金、化纖、棉紡,以及海運、海工等企業的技改資金,累計已達18.74億元。

2017年,華西服務業和新興産業利潤貢獻率佔65%,形成“三二一”産業高品質發展新格局,再次實現“雙增”——可用資金32.52億元,比上年增長6.99%,交稅13.56億元、比上年增長2.71%。

2018年1—10月份,華西完成可用資金比去年同期增7.61%,比任務數增11.09%,上交稅金比去年同期增32.21%。

在談到加強經濟建設時,吳協恩表示,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理念。華西村現在就是圍繞“三句話”做文章:一是寧做小池裏的大魚,不做大池裏的小魚;二是不以華西為世界,而以世界為華西;三是打造傳統産業、服務業、高科技産業“三輪驅動”。

“過去的鑰匙打不開現在的鎖,再不能簡單地用過去的辦法做現在的事。經濟發展到了‘1+1>2’的階段,過去靠‘膽量’,現在靠‘膽識’;過去靠‘等政策’,現在要‘懂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始終快一拍、領著走,而不是慢一拍、跟著走。”吳協恩説。

>>>人才

解放思想 以人為本

關於人才培養方面,吳協恩説:“新時代的華西村民,綜合素質的提升很重要。我們會把年輕人送到美國西點軍校去培訓,送到貴州、青海等貧困地區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骨幹人員送到EMBA工商管理去培訓;把幹部群體送到華西設在西藏的培訓基地去體驗。”

同時從2017年開始,華西就正式實施“三項改革”: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通過規範競聘、同工同酬、定崗定薪,讓人員沒有內外之分、讓制度彰顯公平公正、讓大家得到一視同仁。

吳協恩説:“作為人才來説,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服務和擔當。所謂‘服務’,就是要給他們打‘下手’、當‘保姆’、做‘店小二’,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所謂‘擔當’,就是要給他們成長空間、給他們創業環境、給他們施展平臺,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曲折的時候,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哪怕有的時候他們出現一點失誤和差錯,也要容錯。像華西實行‘期權制’‘合夥人制’,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

吳協恩坦言:“過去來了華西村就是華西人,現在服務華西村就是華西人。”華西企業高管中39%、中層幹部中59%、員工隊伍中超過92%都是來自五湖四海。

華西村文體活動中心裏有會場、電影院、健身房、運動場館等。 (中國網記者 黃磊/攝)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