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百強縣、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湖北大冶這個縣級市,集諸多榮譽于一身。

大冶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的美譽。這裡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包括銅、鐵、金、銀、鉬、煤等42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産。但經過多年開採,大冶面臨著資源枯竭的窘境。2008年,大冶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此後,大冶堅持轉型發展,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地下到地上、從黑色到綠色、從傳統到現代、從依賴資源到超越資源,大冶的經濟結構實現從“一礦為主、工業獨大”到“三産並進、協調發展”,從礦冶之城轉為生態之城。

2008年以來,大冶以産業提檔升級為重點,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大力提升傳統産業,實施百億産業和百億企業的“雙百億”提升工程,推進機電製造、飲品食品、新型建材、紡織服裝等四大傳統産業集群向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加快培育新興産業,佈局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全面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生態文化旅遊、商貿流通等産業;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在此過程中,大冶的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勁牌公司的成功,就是一個生動的縮影。該公司從上世紀80年代的浸泡技術到90年代的滲漉技術,再到今天的中藥數字提取技術,不斷進行保健酒的技術創新,著力提升産品品質,吸引眾多上下游企業落戶大冶,形成配套的全産業鏈。如今,勁牌員工已經過萬,年營業收入逾百億元。

在轉型過程中,大冶也經歷了“陣痛”。黃石市副市長、大冶市委書記李修武告訴記者,資源枯竭型城市背後是沉重的生態包袱,為此,大冶在轉型中積極推進生態轉型,全面實施“治山、治土、治水、治氣”工程。從2008年到2017年,全面關停971家“五小”企業。“從經濟總量來看,這相當於關掉了一個大冶。然而,正是依靠這樣的決心,大冶同時推進文化轉型和體制機制轉型,交出了一份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成功答卷。”

今年4月28日,大冶湖國家級高新區正式掛牌。目前,這裡已形成“一區兩園”的構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2家,國家級研發機構8家。

大冶,這個千年礦冶之城,已經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