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1月13日電 題:從南方大港夢到鐵海聯運樞紐——廣西北部灣發展站上新臺階
新華社記者朱麗莉、黃凱瑩
廣西北部灣成為西南中南地區重要出海口,昔日農漁業為主的沿海落後小城,發展成了連通世界的創新型開放重鎮。
大港夢想照進現實
早在1919年,孫中山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規劃建設包括欽州在內的“南方大港”構想。
經過長期艱苦創業,南方大港的夢想逐漸照進現實。1968年2000噸級的浮碼頭在防城港動工建設,1984年北海成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1992年欽州在荒蕪的海灘邊建設兩個萬噸級碼頭泊位。
2008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獲批設立,西部這唯一一片海按下了向海發展的快進鍵。此後,北海、欽州、防城三港合一,欽州港作為廣西北部灣集裝箱幹線港,推動廣西北部灣港朝千萬標箱大港邁進。
欽州港運營至今已建成11個碼頭泊位,其中10萬噸級泊位8個,全球排名前20的船公司已有11家進駐。目前,已開通至新加坡、越南、泰國、日本等國際班輪航線22條,至國內沿海主要港口航線18條。
廣西北部灣港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快速崛起為億噸大港。數據顯示,廣西北部灣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08年8090萬噸增至2017年2.1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保持高速增長,由2008年的33萬標箱達到2017年的228萬標箱。
特色産業實現重大突破
今天的廣西北部灣地區已形成以電子資訊、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等為主導的現代臨海工業體系和産業基地,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向海之路。
在惠科電子(北海)科技産業園的展廳,智慧電視、電腦顯示屏、觸屏手機等産品琳瑯滿目。近年來,北海大力推進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等産業發展,其中電子資訊産業發展迅猛,2016年産值達1174.5億元。
廣西北海工業園區以電子資訊産業為主要發展方向,鼓勵食品藥品、機械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進駐發展。此外,中石化北海煉化異地改造、誠德新材料、林紙一體化等項目建成投産,北海港口岸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鐵山港口岸正式納入對外開放範圍。
毗鄰北海的玉林龍潭産業園,承接産業轉移、發展臨港型産業,正打造從冶煉、軋鋼、製品、研發到交易於一體的不銹鋼全産業鏈。
與東盟海陸河相連的防城港,是我國重要的建材進出口基地、糧油加工基地、煤炭儲備配送中心,這些年來自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搶灘落戶,我國西部地區首座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基地也坐落於此。
作為廣西冶金産業二次創業核心區,防城港朝著打造北部灣冶金産業集群的目標邁進,柳鋼防城港鋼鐵基地、中鋁生態鋁基地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欽州位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中心位置,中石油千萬噸煉油、中船北部灣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30萬噸級航道等重大項目在此佈局建設。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新加坡太平船務、中遠海運等400余家中外企業也在此落戶,港口形成航運物流、大宗商品貿易、整車進口、酒類進口、國際商品直銷等特色産業。
中馬欽州産業園自2012年啟動建設以來,形成了以棕櫚油、燕窩、生物醫藥、電子産品等為主的産業集聚。
對外開放深入拓展
對外開放是廣西北部灣地區加快發展的關鍵舉措。近年來,廣西北部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保稅物流體系不斷完善,口岸設施建設和通關便利化水準明顯提高,中國—東盟國際大通道作用日益凸顯。
去年以來,我國西部相關省區市與新加坡攜手合作,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北部灣為陸海聯運門戶,打造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中新互聯互通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成為廣西北部灣開放開發的新引擎。
在欽州港東站,一列鐵海聯運集裝箱班列正等待裝載,集裝箱將運往重慶、昆明等地。“以前貨物少且零散,很長時間才裝運一列車,如今一天能裝滿3列車。”廣西沿海鐵路公司欽州港站站長黃光輝説,欽州港東站設立於2015年,起初每天只需1個人值守,現在每天至少得10人排班。
根據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提供的數據,我國西部省區市已開通至廣西北部灣港(欽州保稅港區)8條鐵海聯運班列,其中至重慶、成都、蘭州、貴陽、昆明5條鐵海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今年1-9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班列累計開行697列、共發運35060標箱。
日前,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首列冷鏈專列(廣西防城港-重慶)成功運作,滿載海産品、水果、凍肉等貨物。近年來,防城港常態化開行北京、瀋陽、濟南等地冷鏈線路專列,暢通了東盟國家經防城港至內陸地區的鐵路冷鏈運輸大動脈。截至今年10月,冷鏈班列累計開行1300多箱,共3.7萬噸。
當前,廣西北部灣港航線已實現東盟主要港口全覆蓋,並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中國內陸腹地以廣西北部灣港為樞紐走向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的海上大通道正加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