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甲子鑄輝煌,八桂又飄香。

60年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一代又一代壯鄉兒女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祖國南疆翻天覆地的巨變。今日的北部灣畔,開放發展步履鏗鏘,脫貧攻堅激戰猶酣,山清水秀生態依然,人民生活更加美滿,八桂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孕育著充滿希望的未來。

從今天起,本報開設“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專欄,帶您領略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歷史性變化和全區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邊城憑祥,雄關越千年;昔日要塞,今朝變坦途。車流滾滾,商旅不絕,憑祥正成為中國溝通東盟十國最重要的口岸。

北部灣,海天一色,“一灣相挽十一國”:一分鐘,326噸貨物在北部灣港吞吐;一分鐘,對東盟進出口額34.4萬元……

一甲子歲月輪迴。還是如詩如畫的山山水水,“這邊唱來那邊和”的山歌也傳唱依然,經過60年的發展,廣西呈現嶄新面貌:民族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水準,經濟社會發展處於歷史最好水準,2017年全區經濟總量是1958年的832倍。

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5600萬壯鄉兒女,正自信地擔當起黨中央賦予廣西的新定位、新使命,站上新的歷史起點。

從“兩根煙囪”到“二次創業”,趕超加速度轉向發展高品質

這是一個頗有意味的傳統: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不論企業設在何處,新基地都會建一座和柳州總部行政辦公樓相倣的小樓。

“這是個特殊象徵,因為總部辦公樓建於1958年,正是中央開始支援廣西工業大發展的時候。”公司副總經理沈雲嘯説。

60年前,廣西工業幾乎無從談起。1958年1月,中央在南寧開會,毛澤東主席指著遠處兩根煙囪問當時的省長韋國清:那是什麼地方?答是磚廠。主席微微一笑:終於看到了一絲廣西工業的氣息。

毛主席説:廣西工業發展慢了,要加快!

響應支援廣西的號召,來自上海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柳州創辦動力機械廠,這座樓第一個拔地而起。不久,廣西有了自己的拖拉機、微型貨車。

1985年,脫胎于柳州動力機械廠的柳州微型汽車廠,開始批量生産微型汽車。本世紀初,為突破發展瓶頸,廣西決策層不惜將企業75%的股權無償轉讓給上海汽車集團,促成與上汽集團、美國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的“中中外”聯合。正是這項被廣西人稱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膽決策,成就了後來的“五菱傳奇”: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成為國內首家年産銷突破200萬輛的車企。有人測算,把累計銷售的五菱汽車首尾相接,可繞地球兩圈。

數據記錄著廣西的加速度。1978年,全區工業總值69.98億元,約是自治區成立時的5倍。到去年,這個數字已接近2.8萬億元,約是1978年的398倍。

數據也延展出廣西的新課題。雖説過千億産業已達10個,但産業結構總體偏重,能耗偏高,品質偏低。從解決“有沒有”,到解決“好不好”,廣西再“趕考”。

鋁業大市百色,眼下正經歷“二次創業”。

百色鋁土礦儲備豐富,卻一直在産業鏈上游徘徊。2016年,百色生産氧化鋁906萬噸,電解鋁卻只有53.89萬噸。每年,數百萬噸由百色生産的氧化鋁只好運到千里之外。

“電解鋁轉化率不足,不僅嚴重制約鋁産品精深加工,也影響下游其他産業發展。”百色市長周異決説。

瓶頸在電。百色是國家“西電東送”基地之一,但工業用電價格每度比西部其他地區平均高出0.2元。不等不靠,百色人組建區域電網,打通電價“梗阻”。

站在建設之中的30萬噸電解鋁生産線旁,百色百礦集團副總裁李德元底氣很足:“解決了電力掐脖子問題,我們有信心在産業鏈下游闖出一片新天地。”目前,百色在建設生態型鋁産業示範基地的基礎上,著力實施煤電鋁一體化項目,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電解鋁産能將突破237萬噸,鋁精深加工産能將達320萬噸。

吹響“二次創業”集結號的,遠不止一個百色。今年7月,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同步出臺推動工業高品質發展的決定及行動計劃,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要求:“以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做大做強工業規模和總量,著力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提升工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從微型車到乘用車、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從低價位到中價位、從傳統製造到智慧製造,上汽通用五菱堅持自主創新,打開了新市場,還實現了智慧財産權輸出。

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智慧製造,推動製造業向智慧化、綠色化、網路化、服務化轉變,廣西正重塑鋁、機械、冶金等傳統産業市場競爭優勢。

從封閉邊陲到開放前沿,歷史機遇疊加釋放區位紅利

“這就是當年的‘海上胡志明小道’。”站在碼頭示意圖前,防城港碼頭公司黨委書記蘇遠輝一指北端,畫了個小圈。

1968年,中央批准建設“廣西322工程”,用作支援越南的海上通道。那個浮動碼頭不過2000噸,連同4座小倉庫,構成蘇遠輝比劃的“小圈”。

防城港,北部灣名港,見證過海上絲綢之路的恢弘。2000多年前,載有黃金和絲綢的西漢船隻,出海起點就在附近的北海市合浦縣。可是,廣西擁抱海洋的夢想延綿千年,卻一直潮打空城寂寞回,“守著大海吃農業飯”。

轉折發生在2003年,中央決定,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廣西一躍成為對東盟開放最前沿。

2008年,中央正式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轉身向海的期待,注入了國家動力。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為廣西的開放發展明確“三大定位”: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歷史機遇疊加,廣西在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凸顯。

資本的嗅覺總是先人一步。位居螢幕行業前三的惠科公司,把深圳總部外第一個基地放在了北海工業園。除了適中的生産配套距離、更低的人力成本外,公司副總裁沈涌更看重這裡的出海通道,“惠科未來的重心在廣西。”

處在鐵海聯運節點的欽州港,去年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8%以上。這其中,來自重慶等西部城市的常態化班列,成為增長加速的主動力。“主動到府對接的西部城市越來越多!”欽州市委書記王革冰説。

區位優勢未必就能直接轉換為區位紅利。廣西上下對此十分清醒,大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讓更多價值留下?

憑祥市委書記、憑祥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方紅對此思考頗多。憑祥口岸的東盟熱帶水果進出口總量佔全國一半,眼下,一個集水果貿易、加工、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水果小鎮,正拔地而起。眾多加工企業的進駐,改變著這裡曾經“只有價值進出,沒有價值溢出”的尷尬。“就是要做熱通道,做實口岸,做強産業,變通道經濟為口岸經濟。”

開放賦予了廣西人更寬的視野,也給了他們更高的眼界。

從201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特邀斯里蘭卡、哈薩克、坦尚尼亞等國擔任“特邀合作夥伴”,將經貿合作的觸角伸向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們不僅要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更要傾力服務國家戰略。”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表示。

順勢而為,廣西自我加壓。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三港整合,成立廣西北部灣港,開創港口跨行政區域整合先河。記者抵達當天,北部灣港—重慶冷鏈專列從防城港首發。防城港市委書記李延強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鋼鐵、冶金、糧油加工、核電等項目紛紛落戶,正是得益於北部灣港聯通中外、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加速形成,投資環境優勢凸顯。

搶抓機遇,廣西加深改革。從率先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登記模式,到打造24小時“不打烊”網上政府,廣西近年來持續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發力。“要吸引更多資源促進發展,必須在比服務、比效率、比環境上練好內功。”自治區主席陳武在多個場合強調,“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從二元對立到綠色新理念,生態優勢金不換

江上行船30多年,黃才(子兌)見證了桂林漓江遊船每一次更新換代:最初木船隻有幾條長凳,污水直排;後來汽輪裝上了污便箱,也可燒火做飯。如今,他駕駛的四星遊船,配餐上船,沒明火、沒油煙。“每次換代,都是為了更環保。”

甲天下的山水,需要甲天下的保護。

1973年,鄧小平來桂林看見沿岸幾家工廠污水直排入漓江,語重心長告誡當地負責人:桂林山水世界馳名,如果為了發展工業而破壞了環境,功不抵過!

集山、水、林、海于一體,森林覆蓋率達62.31%——守護著這片綠色家園、致力於跨越式發展的廣西,樹牢“生態優勢金不換”的理念,堅持生態立區、生態惠民,堅定“一條扁擔兩頭挑,一頭挑著金山銀山,一頭挑著綠水青山”的發展思路。

不是沒有糾結。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就曾飽受酸雨之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工業粗放式發展,“雨水下來似醋酸,城裏處處‘白麵山’”。“十雨九酸”的柳州,爆發了一場要經濟還是要環境的大討論,最終達成共識:“企業不消滅污染,污染就要消滅企業。”

淘汰“沸騰爐”,嚴控劣質煤,啟動史上最嚴排污準入,柳州痛下決心,奮力治污。

今日柳州,青山綠水環抱,四季鮮花怡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園林城市”等生態招牌接踵而至,工業發展亮點頻閃,去年工業總産值突破5000億元。“産業發展最終要靠人,可吸引人的是什麼,是宜居。”這是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的發展觀。

走出發展與保護的二元對立,廓清的是綠色發展新理念,廣西的幹部群眾懂得了近與遠的取捨、明晰了進與退的邊界。

北海的銀灘令人神往,岸線資源也讓人心動,而紅線十分清晰:岸線300米內堅決不建永久性建築。“銀灘是北海人民的永久財富,不能因為個別人、個別企業的眼前私利,侵害北海人民子孫後代的福利!”全市幹部大會上,市委書記王乃學的宣示剛落音,台下掌聲四起。由此,銀灘細沙依舊,附近紅樹林面積實現恢復性逐年增長。

欽州既有深水良港,也有中華白海豚。三娘灣海域,一條三墩路劃出臨港大工業與白海豚棲息地的分界線,也劃出欽州經濟發展的生態底線。如今,大工業與白海豚並存的畫面,已是欽州一景。

發展産業,南寧既大膽,又小心。反覆衡量,定下電子資訊、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醫藥三大産業。每一項選擇,環境考量都擺在前列。“都説南寧是一座‘可以呼吸到綠色’的城市,不能因為污染産業破壞了這座‘綠城’!”南寧市市長周紅波説。

桂林把以保護漓江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堅持一本藍圖繪到底。要不要發展工業?桂林曾因此徬徨。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桂林市委書記趙樂秦看來,問題不在於要不要,而是怎麼要。遠離老城,遠離漓江,“年輕”的桂林經開區目前已吸引華為、中興、比亞迪等多家巨頭入駐。

綠色也在回贈廣西。桂林的山水,北海的銀灘,德天的瀑布,巴馬的康養……2017年,廣西實現旅遊收入5580億元。手捧“綠金”的廣西人,正努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從保障溫飽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掉隊

既靠大海,也有大山。但大山擋住了廣西人的腳步,也緊扼各族群眾的生計。改革開放之初,廣西有農村貧困人口2100萬,貧困發生率高達70%。

擺脫貧困,廣西行動早,1984年就成立了領導扶貧工作的專門機構。早期主要以解決溫飽為主,此後著力點重在補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短板。

2015年,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廣西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用“繡花功夫”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

2015年,國家審計署的一份通報觸痛廣西:某縣扶貧對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貧建檔立卡標準。舉一反三、立即整改!廣西派出25萬名幹部,對所有貧困戶“回頭看”,各部門大數據比對互斥,剔除“疑似貧困戶”將近50萬。

精準發力拔“窮根”,要啃的都是硬骨頭。河池、百色、崇左三市,貧困人口最集中。石漠化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怎麼“靠山吃山”?産業脫貧,要想得更細。

田東縣思林鎮可恒村就在石頭山上。喀斯特山區,缺水,地貧,村裏兩次招商都沒成。把自身各種條件想透,蛋雞養殖項目順利落地。貧困戶岑花嫦告訴記者,如今她就在自己家門口打工,每月工資3500多元,去年甩掉了貧困帽。

從考察到簽約,蛋雞養殖項目只用了半個月,規模可達500萬羽。好處實打實:既有土地租金,又有就業崗位。周邊16個貧困村入股到該項目,每年可給村集體平均分紅7萬元。

産業扶貧不只是點上開花。廣西引導所有貧困縣遴選特色産業,其平均覆蓋率近八成,農産品加工企業達5.7萬多家。

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只能搬遷。大山上搬下的貧困戶,少數民族居多,觀念相對封閉,適應能力弱。挪窮窩的工作,廣西要做得更實。

黃榮是家裏只有半畝地,全長在石頭縫裏,一家3口的口糧都不夠。今年7月,這位田東縣蘭芳村的貧困戶,下山住進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家。新房75平方米,敞亮乾淨,更重要的是靠近縣城和工業園區。這是縣裏精心挑選的位置,經濟活躍,就業機會更多。

實施“一戶一策”,扶産業,送培訓,幫就業,穩托底——過去兩年多,廣西共有64.6萬人住上了新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脫貧攻堅按下“快進鍵”,2012年至2017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09萬人。截至2017年底,廣西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還有267萬人。

下一步,廣西將更加聚焦精準脫貧這個根本要求,更加聚焦深度貧困這個重點難點,更加聚焦穩定增收這個長遠目標,更加聚焦一線扶貧這個主攻方向。壯鄉兒女盡銳出戰,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既相親相融又包容多樣,民族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水準

廣西少數民族超過2000萬,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個世居民族和其他44個民族在八桂大地上世代相處。廣西60年的發展成就,來自各民族的團結奮鬥。

合則共興,合則共榮。

東興市是京族唯一的聚居地。在“京族三島”之一的江平鎮巫頭村,一棟棟氣派小洋樓隨處可見。這是劉福珍的家鄉。

當年的老房子只能在記憶中尋找,回憶起來卻依然揪心:5口之家,床與床間只能用布一隔。隨著邊境貿易興起,原本靠海吃海的她轉身“商海”,如今已是一家食品加工企業的董事長。總人口不到3萬的京族人中,像劉福珍這般轉身“商海”致富的,不在少數。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民族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也不能掉隊。這些年,廣西財政向少數民族聚居區不斷傾斜,接連“大手筆”,連續“大會戰”,揮別了多年“出行靠走路、照明靠點燈、喝水靠肩挑、通信靠吆喝”的歷史,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攜手邁向小康的歷史性步伐正在加速。

合則心相連、手相牽。

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龍岸鎮龍鳳村金雞屯,聽到一個暖心的故事。小小村屯不過75戶人家,住著壯、漢、仫佬、苗等6個民族的群眾,有林、彭、周、鄭等10個姓氏,講桂柳話、壯話、仫佬話等11種話。外人看起來不可思議,仫佬族同胞鄭有才卻覺得平常:“住在一個屯,就是一家人,哪能分得清!”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一組數據可見一斑:在廣西,由兩個民族以上組成的家庭共有127.82萬個,約佔全自治區家庭總數的14%。

合而包容多樣。

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八桂共美。花山岩畫、劉三姐歌謠、河池銅鼓、靖西壯錦,各展特色。2014年,“壯族三月三”被定為全區公眾假日,每年,上千場次的民族文化活動次第開花,爭奇鬥艷。

民族團結,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這些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把“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作為一種政治責任,常抓不懈,代代相傳。多年來社會輿情跟蹤調查表明,“民族關係”一直是廣西各族群眾滿意度最高的社會指標,自治區民宗委主任何朝建更是一臉自豪:“廣西的民族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