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週知,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國際通行的品質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舉辦主題活動,作為其中一項重要活動,在11月7日舉辦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國際貿易便利化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通過發揮認證認可的獨特作用,推行國際通行互認,可以提升各國在經貿領域的互信水準,避免內外監管不一致和重復現象,減少國際貿易壁壘,促進各國經濟貿易品質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商品的交換和流通,拉動了資源全球配置。然而,據經合組織(OECD)調查統計,80%的貿易與投資受到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這表明,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式等因素與構建國際化營商環境密切相關。

“2016年,中國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企業佔出口企業總數的34.1%,全年出口貿易直接損失3265.6億元人民幣。貿易成本增加,進入市場的時間延遲,企業將丟失潛在市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副司長薄昱民介紹,中國積極發揮雙多邊合作機制,迄今為止已對外簽訂13個多邊互認協定和118個雙邊互認合作文件,覆蓋了全球經濟總量95%以上的經濟體,推動認證及合格評定國際合作與互認,向全世界提供認證認可的“中國解決方案”。

當前,新一輪産業革命興起,世界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聚,不確定性因素也明顯增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高燕表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多邊主義,通過溝通協商妥善處置經貿分歧,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維護穩定的國際經濟秩序,是攜手應對挑戰、釋放全球經濟增長潛力的有效途徑。

“做生意、談合作、交朋友,信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建立信任經濟,各國要增進互信,加強合作,為企業、社會、民間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築牢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高燕説。

縱觀全球,中國資訊通信行業國際化程度高,在標準、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等方面與國際全面接軌。“行動通訊跨不同運營商限制,實現全球漫遊,這首先就要有標準,手機品質還要有檢驗檢測標準,合格評定後才能在全球市場銷售。我們即將迎來5G時代,更需要標準和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助力,通過行動通訊平臺輻射各行各業。”中國資訊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山枝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中國通信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不斷滿足全球市場對産品品質、無線環境的多元需求,在業內建立互信機制。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副司長董樂群表示,面向國際市場促進規則對接,中國積極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市場開放程度。截至目前,中國檢驗檢測機構超過4萬家,同時給予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國民待遇,近5年取得資質認定的在華外資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由2013年的140家增長到2017年的301家。

市場準入環境持續優化,貿易便利優勢日益凸顯。“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新時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為推動全球貿易經濟發展、維護自由貿易體制貢獻力量。”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説。

甘霖指出,為更好適應全面改革開放和高品質發展要求,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深化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領域的改革,放寬認證檢測市場準入限制,吸引更多資金和人才進入認證檢測市場,鼓勵外資擴大在華認證檢測領域投資;運用認證認可手段強化産品安全準入管理、完善企業品質管理體系、提高産品和服務品質,優化市場消費環境;積極推動合格評定領域國際合作互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靜原 朱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