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地攤”企業起步,成為一年出口創匯1億美元的知名民企,再成長為上市公司,力帆集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6年的發展歷程,在現任董事長牟剛看來,“就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1992年初,尹明善在重慶創辦了力帆——一家只有9名員工的民營企業。剛問世時,力帆幸運地趕上了“沒有賣不出去的貨”的年代,迅速掘得第一桶金,並成為中國摩托車出口冠軍。
“因為改革開放營造的土壤,公司應運而生;因為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公司發展壯大;因為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公司轉型升級。”如今,70後牟剛從尹明善手中接過力帆,不同於多數民營企業的“家族世襲”,力帆的選擇也為“改革”注入了更多含義。
“壟斷我無權,投機我沒膽,創新求發展”
力帆出生時是“含著金鑰匙”的幸運兒。在尹明善的記憶中,當時,長期計劃經濟造成物資匱乏,供不應求。在那個賣方市場上,“從工從商,掙錢都容易”。
但是,競爭很快變得格外殘酷。
1995年,力帆生産的100毫升四衝程摩托車發動機售價2050元/臺,利潤500元。此後,售價直跌到650元,每台的利潤僅十幾元。
1998年,力帆125毫升摩托車每輛售價1萬多元,賺得盆滿缽滿。此後,出廠價降到3500元,利薄如紙。這意味著,折算下來,每“斤”摩托最初可賣45元,後來卻降到了15元。
“國內競爭太激烈了,惹不起,躲得起。我們到國外去尋找賴以生存的青紗帳、甘蔗林。”力帆率先出國去賣摩托車,一開始利潤非常豐厚,“因為第三世界國家資金技術都沒法與我們競爭。”尹明善回憶説。
可是,轉瞬之間,中國摩託大軍湧來,價格戰“轉移”到了海外。尹明善感嘆,“獨在異鄉為異客,最怕他鄉遇故知”。
如何生存下來,如何發展壯大?力帆選擇了創新這件“救生衣”。
創業之初,中國的70毫升、90毫升四衝程摩托發動機的左邊蓋又小又醜,力帆把它改大改美,設計了一個好看的大邊蓋。
這個看上去“沒多少技術含量”的創新受到市場熱捧,每台成本增加不到50元,售價卻增加100元,每年賣十幾萬台,年利潤增加了近千萬元。
1994年前後,摩托車市場主流的發動機全是腳踩點火,常常要踩兩三腳,很費勁。力帆嘗試增加電起動裝置,研發成功半年後,就迅速推向市場,並成為“爆款”,供不應求。“當時力帆成了重慶江北機場的最大貨運客戶,這項創新的年利潤高達億元以上。”
“創新不是‘創高’。”在尹明善看來,那些“並不高深、看似平凡也説不上偉大”的創新,卻都是有用的,有生命力的,“實實在在地發展了自己,美好了他人”。
由此,公司看清了發展的路,在工廠墻上刷上大字:“獲利路有三:壟斷我無權,投機我沒膽,創新求發展。”
截至2017年底,力帆在中國和34個國家及地區累計申請專利10610件,其中已獲授權專利9530件。
依靠“三件寶”書寫時代傳奇
網際網路大潮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眾多企業的生存哲學。力帆順應這陣浪潮,試水數字經濟,讓自己的商業夢想和市民的出行需求“e起出發”。
力帆將“盼達用車”新能源共用汽車平臺作為抓手,主營汽車分時租賃。具體來説,用戶通過App下單,在就近的站點取車,用完後在附近的任一站點還車,從而實現“一鍵用車”。
與競爭者相比,盼達具有價格優勢,目前執行的價格為19元/小時、24小時內99元封頂。在單車日均運營里程、單車日均運營時長、單車日均共用頻次等數據方面,盼達都位居行業前列。
盼達使用的是力帆自己生産的新能源汽車。而投身新能源,則是力帆的戰略轉型之一。
2001年,力帆在全國摩托車企業中首家實現出口創匯突破1億美元,成為全國當之無愧的摩托車出口冠軍。但力帆很快就感覺到該産業的“天花板”,決定改弦更張,生産汽車。2003年5月,力帆第一座汽車工廠在重慶開工建設。
2006年初,第一款新車力帆520上市。此後,力帆慢慢從行業新軍成長為數得著的國內自主品牌。2010年,力帆成為中國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營乘用車企業。
面對燃油汽車競爭的“紅海”,力帆很快就決定,在堅守燃油汽車的同時,向新能源車領域進軍。迄今,力帆已在新能源領域累計投資超過40億元,在新能源充電技術、換電技術,電池、電控等核心技術及商業運營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和嘗試。
就這樣,從摩托車到汽車,再到新能源,到分時租賃,力帆不斷延展的産業鏈條,留下了時代奔涌向前的印跡。
在這個過程中,力帆始終堅持創新、出口、信譽好“三件寶”,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自1998年獲得自營出口權以來,力帆集團累計出口創匯總額超過100億美元,産品遠銷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著力建設全新品牌生態圈
去年,年事已高的尹明善逐漸退隱,不再“掌舵”,力帆踏上了新的征程。
此時的力帆,依然有較大體量,並保持勃勃雄心。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資産總額約457億元,員工1.5萬人。2017年,納稅5億元,歷年來累計納稅43億元。
“未來,力帆將著力建設全新品牌生態圈。”牟剛介紹,力帆集團將與國家級平台中汽研中心形成戰略合作,投資開發産業鏈數據資訊系統架構,建設基於VIN碼的車輛全生命週期數據鏈,覆蓋汽車生産、銷售、服務、金融、二手車等重要環節數據,實現汽車産業鏈價值延伸的數據基礎。
公司將通過擬建的新工廠項目淘汰落後産能,引進數字化、自動化先進設備,建設體系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推動力帆製造能力向智慧化、自動化、綠色化的全面升級。同時,公司將新引入的智慧化硬體研發團隊,結合盼達用車積累的客戶智慧體驗需求,將新一代産品搭載全新智慧網聯繫統、智慧輔助駕駛系統,通過數據採集、數據交互、數據應用能力,讓車輛不單是交通工具,更是能與各種商業模式匹配數據介面的載體。
力帆希望,通過性能品質和消費體驗的升級,摘掉部分人心中對民族汽車品牌的偏見,開啟自己的新時代。
他們正在從源頭努力。力帆集團每年研發投入佔到銷售收入的6%,已建成汽車、摩托車兩大研究中心、8個分支研究機構。研究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國家級檢測中心。
此外,力帆正在實施一項影響重大的搬遷,將在兩江新區建設新的生産基地,面積約800畝,項目總投資75億元,每年能生産10萬輛傳統燃油車及5萬輛新能源汽車。新工廠的自動化、柔性化、智慧化水準將大幅度提高,完全投産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190億元。
對於力帆來説,這昭示著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