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阜市尼山聖境景區體驗式項目——“手讀”《論語》吸引了大量遊客體驗,94個蒲團座位座無虛席,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供體驗者用毛筆臨摹《論語·學而篇》。尼山聖境在國慶黃金週期間推出“大學之道”“禮敬先師”“雅樂表演”等文化體驗活動,吸引了4萬餘人參與。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眾多的賢哲,給曲阜留下了豐富的精神文化。曲阜市積極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以文化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如今的曲阜,傳統文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曲阜,一年一度的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已連續舉辦了34屆。34年來,孔子文化節已由小城活動發展成為國際盛會,這是曲阜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個縮影。
“1984年,曲阜利用孔子誕辰日舉辦了一項大型綜合型文化旅遊活動,定名為‘孔子誕辰故里遊’,1989年更名為‘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後來不斷升格。”曲阜市孔子文化節辦公室主任張立忠介紹道。
隨著孔子文化節等節慶活動的傳播和帶動,海內外掀起孔子熱、儒學熱,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通過樹立文化品牌、發展文旅産業、打造城市形象等途徑,曲阜不僅實現了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依託孔子故里的獨特文化優勢,曲阜在世界儒學傳播中居於重要位置。”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説,曲阜不斷推動儒家文化走向世界,逐漸奠定了文化聖地、儒學核心的地位,將會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態,融入世界舞臺,用儒家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每天接單6000份,日銷2萬餘件,年銷售額破億元,一串串耀眼的數字,得益於林前社區悠久的印刻文化。張傑和張凱父子倆,將“小手藝”做成了“大産業”。
林前社區緊鄰“三孔”景區,是有名的“手藝村”。1983年,張傑將刻印攤位擺進了孔林,挂起了“孔府印閣”的招牌。如今,印刻産品成為曲阜市文化發展的一張名片。
傳統技藝,承載著文化傳承的使命。“這枚小印章,折射出的是曲阜文化産業發展的大景象。”曲阜市委書記劉東波介紹,“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生動詮釋了曲阜發展雙軸聯動的機制。
“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曲阜于2008年成立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以此為載體,著力實施孔子文化品牌帶動和重大文化項目引領戰略,目前,教育培訓、文創産品、園林古建、孔府飲食等各類文化企業近1000家,實現了文化與旅遊、教育、培訓、餐飲等産業的融合發展。”曲阜市文化産業園管委會黨政辦主任孔鵬説。
在曲阜,儒家文化還融入了基層治理。在儒家優秀傳統文化的帶動下,曲阜形成了以理服人、以禮相讓、以德化人的社會風尚,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