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0月31日電 題:一等功臣楊選春:癌症患者攻克“導彈癌症”
西北,巴丹吉林沙漠深處。
今秋的胡楊一如往昔,簇簇金黃點綴于碧空大漠間。未能如同過去的31年一樣在營區欣賞美景,楊選春的骨灰撒在了大漠之上,與胡楊一同守望著駐守在這裡的戰友。
9月3日,與癌症抗爭了18年的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某部原高級工程師楊選春,走完了55歲的人生旅程。
2000年6月,奉命參加空軍某新型戰法研練任務的楊選春,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導致身體不適,暈倒在工作崗位上。
“令所有人震驚的是,老楊被診斷出罹患胰腺胰島瘤。”妻子鄭華蓉憶及當時,始終無法相信這晴天霹靂般的噩耗。
與楊選春大學同班、畢業入伍在同一個研究所的冷青峰説:“醫生告訴我們,這種癌症發病率低、治愈難,一旦患上基本就等於被判了‘死刑’。”
兩次大型手術,腹部創傷長達近30釐米、縫合逾30針……長期化療使楊選春的皮膚起泡潰爛,頭髮幾乎掉光,體重降到38公斤,甚至一度被醫院下達病危通知。
“楊選春與病魔抗爭的精神,不僅感動了官兵,也打動了醫護人員。”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某部政委胡斌説。在得到楊選春本人和家屬、部隊領導同意後,醫院為他使用了一種新藥,並在北京進行了手術。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楊選春病情奇跡般出現轉機,恢復飲食並能下床走動,身體也逐步好了起來。
“第二次生命來之不易,我不能讓時光虛度。”楊選春説服家人和領導,回到了魂牽夢繞的科研一線。
2002年7月,某型地空導彈射擊超低空目標再次失利。如果不能儘快攻克難關,這型導彈不能定型,極有可能導致武器研製“夭折”,國家前期投入的大量研製經費、科研人員10餘年的心血都將付之東流。
臨危受命的楊選春,拖著大病初愈的身體,奔波在廠房、陣地、辦公室之間,廢寢忘食地蒐集資料、分析計算,進行實驗室半實物倣真和全數字倣真計算。
無數辛勞終得回報。楊選春關於某型地空導彈射擊超低空目標失利的分析,被廠方設計部門採納,解決了長期存在的鏡像干擾問題。
2003年12月6日,這型導彈成功擊落靶機,順利完成定型試驗,成為我國防空武器主戰裝備之一。楊選春因此榮立一等功。
“靶機試驗的成功,不僅大大縮短了武器系統研製週期,更為國家挽回了鉅額經濟損失。”胡斌説,作為癌症患者,楊選春用鋼鐵般的意志攻克了“導彈癌症”。
患病18年,楊選春每年都要定期到醫院復診、注射藥物。與病魔抗爭的同時,他在科研陣地上一次又一次發起衝鋒,組織指導擬制了數十個導彈型號的試驗方案,完成了以作戰理論為研究課題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兩本導彈技術專著靜靜地躺在鄧丹辦公桌上,每每看到封面作者名字外那個黑框,這位空軍女上校都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
“這是楊高工一生的心血。”與專著作者楊選春共事20餘年的鄧丹説,亦師亦友的楊高工與癌症抗爭了18年,卻沒能在生前見到飽含自己心血的結晶。
2018年6月,由於治療癌症時胃部大面積切除留下後遺症,加之長期高強度工作,楊選春的病情再次惡化。
臨終,妻女與官兵陪伴在旁,楊選春用盡最後的氣力,留下了遺囑——
第一,不開追悼會;第二,遺體火化;第三,骨灰撒在戈壁灘;第四,捐獻眼角膜。
……
在楊選春的辦公桌上,有一張戈壁胡楊林的照片。
“爸爸希望自己能像胡楊一般,頑強不屈,堅韌不拔。”在官兵的陪伴下,女兒楊音燦將父親的骨灰撒向大漠戈壁——
“與胡楊一起,默默地、忠誠地守護著這片他傾注一生所有的土地,至死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