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浪潮集團的名字與中國資訊技術産業的發展歷程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誕生我國第一台小型機伺服器,到自主研發我國第一台關鍵主機;從跟隨到趕超,再到數字經濟時代為中國數字産業帶來新業態……

浪潮集團的前身——山東電子設備廠,是一家從事電腦週邊設備、民用電子儀錶等産品研發生産的國有企業。上世紀80年代初,企業規模尚小,職工僅有400多人,由於産品滯銷,連續虧損,企業瀕臨停産倒閉。

當時,山東省電子工業局下撥10萬元項目費,用於收錄機的開發與生産。這筆錢對浪潮來説無疑是“救命錢”。同時,企業經營者敏銳地洞察到資訊時代正在來臨,果斷做出“進軍資訊産業,開發生産微型電腦,搶先在國內佔領一席之地”的戰略決策。浪潮利用這筆“救命錢”投入微型電腦的研發。

經過不懈努力,浪潮研發的第一台個人電腦0520A于1983年問世。此後,“浪潮牌”微型電腦很快批量投入市場。到當年底,浪潮實現産值248萬元,利潤8萬元,扭虧為盈。1988年,浪潮完成新産品開發20項,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實現産值1.33億元,創匯110萬美元,為集團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3年,浪潮開始了小型機伺服器的研究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第一台小型機伺服器SMP2000研發成功,打破了西方國家在此技術領域的壟斷,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SMP2000的誕生,降低了伺服器市場的産品價格。

此後,浪潮順應全球科技産業發展與國家需求,向兩座高峰——高性能計算與關鍵計算領域進軍。

2003年,中國商用領域第一台高效能伺服器——浪潮64位天梭TS20000誕生,打破了商業智慧計算的世界紀錄,標誌著我國伺服器産業與國際廠商的競爭進入了新階段。更重要的是,它為全球商業智慧計算提供了新的國際標準。

2010年,中國第一台關鍵應用主機浪潮天梭 K1問世,使中國成為第三個具備此類系統研製能力的國家,結束了我國關鍵行業資訊化建設受制於人的局面,開啟了中國大型主機從無到有的新篇章,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最近10年來,以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蓬勃興起,呈現出日新月異、集群突破、疊加創新的發展態勢。浪潮審時度勢,順應技術産業變革趨勢,主動從伺服器製造商和軟體提供商向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運營服務商轉型,打造“雲+數”的新型網際網路企業。

如今,雲計算已經廣泛服務於政府、企業與個人。浪潮已為12個國家部委、22個省級政府、123個市級政府提供雲服務;同時,浪潮雲也入選國家8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成功助力全國50萬家企業上雲。

“中國企業需要工匠精神與奮鬥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