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建重工第二産業園外景(央廣網發 胡清 攝)
央廣網長沙10月25日消息(記者傅蕾)走進位於長沙經開區的鐵建重工第二産業園,一排新生産的盾構機正在進行最後的組裝調試作業,即將運往廣州用於地鐵18號和22號線的隧道建設。這個全球最大的地下工程裝備研發製造基地佔地1000畝,每週可以創造出兩項新成果。不久前,擁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盾構機也從這裡首次發往歐洲施工企業,應用於土耳其伊茲密爾的地鐵隧道建設。
經歷了近5年行業低谷的蟄伏期,長沙工程機械企業通過智慧化改造升級,重回高峰。去年起,長沙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慧4家企業同時進入“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如何由高速度轉向高品質發展,長沙找到了大力推進智慧製造的這個最佳切入點,長沙市經信委主任黃滔介紹,長沙率先在全國省會城市提出來建設國家智慧製造中心,以智慧製造統領全市的産業轉型升級,計劃推動530家大中型企業進行智慧化改造,佔了長沙工業産值的60%到70%。隨著長沙智慧製造生態的形成,今年上半年,大概平均每兩天引進一個投資過2億以上的智慧製造項目落戶長沙。
改革開放40年,長沙工業從無到有到強。作為基礎薄弱的內陸城市,長沙崛起的力量來源於始終保持定力狠抓工業。2005至2015年,長沙十年間GDP增長了460%,增幅領跑全國。在實現“量”的快速趕超後,長沙率全國之先發佈《長沙智慧製造三年行動計劃》,從“獎、補、購、投、池”等多環節,全流程構建了智慧製造發展體系。從工程機械一業獨大到五個過千億産業,如今在長沙,移動網際網路、工業機器人、北斗導航、人工智慧、航空航太、智慧駕駛等一批新興智慧産業也集聚成勢,不斷在增添長沙工業新動力。
鐵建重工盾構機生産心線(央廣網發 胡清 攝)
今年6月正式開園的湘江新區智慧系統測試區,致力於打造全國乃至全球的智慧網聯汽車創新及産業化高地,並以此為依託,加速人工智慧産業發展,打造集研發創新、系統測試、智慧製造、應用服務於一體的“湘江智谷”。目前,已有一汽集團、阿里巴巴達摩院、三一集團、國防科大、長沙智慧駕駛研究院等10多家單位在測試區開展了130余場測試。長沙智慧駕駛研究院CEO馬濰説,公司轉了一圈找到長沙,確實感受到了長沙敢為人先的氣氛。包括造這個試車場,1200畝,有78個測試場景,是在全國是最大的。這個環境不是每個城市都有的,包括美國矽谷。在全封閉的場內可以測高速,然後測各種各樣的場景,是非常珍貴的資源。
在智慧製造的集聚效應下,截至目前,長沙共有智慧製造市級試點示範企業330家,今明兩年還會發佈200家,其中“國字號”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和專項項目數量達到27家,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居第1位。長沙市經信委主任黃滔説,對於企業的智慧化技術改造,將進行設備和軟體以及管理諮詢的全方位補助,這個力度目前是國內最大。通過産業智慧化、智慧産業化和智慧産品技術國際化,來讓長沙的産業走出一條新的模式,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