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長沙剛剛生活了兩個月的黃華,幸福感簡直要“爆棚”。
不久前,她克服重重困難,做通丈夫的思想工作,離開自己讀書工作了10年的地方,舉家遷回老家長沙。住著140平方米的大房子,孩子的幼兒園就在家門口,週末一個半小時車程回老家和父母團聚,不時和同學老友登上岳麓山聚會……
幸福,正是長沙這座“山水洲城”的一張溫馨名片。
岳麓山巍然,湘江水流深,橘子洲佇立——怎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為點點滴滴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的城市發展落實處處見‘人’的理念,為百姓建設幸福家園,市委和市政府不遺餘力,初心不改,砥礪前行。”長沙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矢志不移“強身健體”,鋪就幸福基石
翻開1978年以來全國31個重點城市經濟增長情況列表,從增幅來看,長沙市以12.9%的年均增速位居第二。更令人振奮的是,2017年長沙經濟總量趕超多個省會城市,邁過萬億元大關,一躍成為中部崛起的重要一極。
不沿邊、不靠海,沒有優越的地理條件,長沙靠什麼“逆襲”?
今年建區30週年的長沙高新區,或是一個極具説服力的觀察窗口。30年風雨兼程,篳路藍縷,從曾經的彈丸之地到規劃面積達140平方公里,從首批30余家入園企業到集合六大主導産業2.8萬家企業,從兩萬元開辦費起家到“一區四園”營業總收入突破5500億元,長沙高新區在全國168個國家級高新區中綜合排名第十三位。“從1988年國務院批准設立長沙科技開發試驗區起筆,從環境、創新、人才等方面發力,始終緊盯産業項目,聚焦實體經濟,不鬆勁、不散光,艱苦奮鬥,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單。”高新區負責人坦言。
豈止一個長沙高新區,再看一個産業。早在上個世紀末,長沙就開始佈局裝備製造業,吹響工業興市的號角。1992年9月28日,時任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副院長詹純新帶領7名科技人員,借款50萬元組建中聯建設機械産業公司,開始探索科研院所市場化、産業化之路。“從第一台泵到今天完備的産品體系,從賣技術和圖紙到今天制定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從初出國門到今天‘兩橫兩縱’的全球化格局,中聯重科始終不忘製造初心。”詹純新説。
一旦瞄準裝備製造業,儘管經歷了産業的沉浮,長沙並沒有放棄,而是集中全力扶植,蓄勢待發。直至今天,工程機械行業成為長沙首個問鼎千億的産業集群。與此同時,40年來食品、材料、汽車、文化創意等千億元産業異軍突起,長沙的産業格局從“一枝獨秀”向多點支撐演進。
40年來,長沙經濟一方面堅持“産業至上”,另一方面堅持擺脫土地財政依賴症。數據顯示,長沙地方財政收入盤子中,土地出讓收入佔比極小,房價收入比在全國35個主要城市中最小。正因如此,這裡成為全國房價洼地。不久前,長沙貫徹落實黨中央和湖南省委的部署,打響了一場反炒房攻堅戰,及時為房地産市場降溫,還百姓一個宜居環境。
工業成就財富,産業改變長沙。40年來,長沙矢志不移“強身健體”,給百姓幸福生活鋪就堅實基石。
一心一意“微建設”,鑄造幸福品質
“五一大道走到底!”40年前,如果你在長沙街頭詢問長沙火車站怎麼走,得到的一定是這個答案。答案的背後,意味著當年長沙交通的單一。
40年過去,全國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投入運營,長株潭城際鐵路開通運作,一條條地鐵相繼開通……長沙先後邁入“磁浮時代”“城鐵時代”“地鐵時代”。
更令長沙人引以為豪的是,作為中部城市,長沙收穫了高鐵時代的大紅利——京廣、滬昆兩條高鐵“黃金大命脈”,在長沙十字交叉。加上其他正在推進的高鐵網路,長沙一躍成為交通樞紐,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
40年來,長沙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城市格局迎來大建設大發展。對於有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精神的長沙人而言,以人為本的“微建設”更是凝心聚力,不可或缺。在長沙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看來,應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急,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解決人們身邊問題的“微建設”,才能讓長沙環境更加宜居,讓市民生活更有品質。
雨花區井灣子街道井巷社區建於上世紀60年代,這個被3家危化工廠包圍的老舊開放式社區,如今已實現完美蝶變。化工廠全部取締,拆除違章建築4萬餘平方米,老舊破敗筒子樓換了新裝,小區門口新建兩處社區公園和一處閱覽室……社區“面子”煥發新顏,“裏子”亦有大提升,下水道堵塞、用水難等問題迎刃而解,各項服務完備起來。
井巷社區的變身,得益於近年來長沙針對老舊社區的提質提檔行動。據統計,僅2017年,長沙就投入近45億元,用於數百個老舊社區改造。預計到今年底,全市所有社區將實現“幸福升級”。
今年4月,長沙市政府出臺“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兩年行動計劃,即打造居民15分鐘生活圈,完善停車場、農貿市場建設,推進人行道、自行車道、歷史文化步道建設。
幾天前,芙蓉區朝陽農貿市場修葺一新,正式開張。寬敞明亮的市場,乾淨整齊的攤位,行車順暢的車道,市民紛紛點讚。芙蓉區計劃兩年內建設停車場25個,新(改)建農貿市場15處,打造19個以街道為基礎的15分鐘生活圈,“圈”出轄區居民的幸福生活。
今後,從家裏出發,步行15分鐘左右,即可到達附近的幼兒園、衛生服務站、養老服務站、社區公園。人行道將更通暢,自行車道交通系統會更完善,停車難、買菜不方便將成為歷史……一幅充滿人情味的生活圖景,正在長沙徐徐展開。
聚精會神文化強市,升級幸福內涵
“週末和朋友一起去岳麓書院,臨橘子洲頭,我的生活也有詩和遠方了!”黃華笑説。擁抱“詩和遠方”,是長沙40年來不斷謀求經濟硬實力提升這枚硬幣的另一面。
從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到馬王堆漢墓,從三國孫吳簡牘到銅官窯,一批歷史文化遺産,讓長沙穿越3000年曆史風雨,在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錄上熠熠生輝。伴隨改革開放40年進程,長沙更深知,只有下定決心、持之以恒地在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上下功夫,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才來得真切。
湘江和瀏陽河交匯之處,獨享兩邊江景,可謂寸土寸金。過去10年,“三館一廳”(長沙博物館、圖書館、規劃展示館、音樂廳)在這裡拔地而起,成為長沙市民以及外地遊客必去的“打卡”之地。
長沙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回憶説,這些大型文化場館建設之初,曾擔心人氣不足,如今看來是杞人憂天,圖書館、博物館、藝術劇院和音樂廳門前都是車水馬龍,“市委和市政府的用心,精準把住了人們對文化需求的脈。”
決心和用心,讓這裡成為文化沃土——“電視湘軍”“出版湘軍”“演藝湘軍”“群文湘軍”等一個個文化品牌享譽全國。2017年長沙獲評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這是繼2016年榮膺“東亞文化之都”稱號後,長沙又一張重量級的國際文化名片。
橘子洲景區的故事,可以讀懂長沙市的決心。兩年前,原國家旅遊局撤銷長沙市橘子洲旅遊區5A級旅遊景區品質等級,直指景區的管理漏洞、工作短板、服務欠缺。長沙市委和市政府痛定思痛,針對問題,雷厲風行立行立改,按更高標準提質建設。只用了14個月時間,橘子洲景區重返5A景區。
湘江以西,岳麓山下,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3所高校所在的區域,叫後湖,過去是違章林立、污染遍地的城中村。歷經3年時間改造,這裡正變成一個令人期待的無邊界藝術園區。
“園區招商形勢喜人,一天能接待八九批前來考察的文化企業。”後湖片區綜合整治徵拆建設指揮部負責人説,過不了多久,人們可以在這裡進行原創藝術創作交易、探尋湖湘文化、藝術休閒等各種文化體驗。後湖國際藝術園、馬欄山視頻文化創意産業園等一批文化産業園區的強勢崛起,澎湃著長沙的經濟新動能。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