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一部部優秀的法治題材影視作品,記錄了女性成長的腳步,也讓人們看到了法治的變化與進步。串聯熱點劇目,于熒幕中捕捉女性蛻變的光芒,在變化中感受溫暖的法治力量。

告狀到訴訟,女性自我覺醒

談起女性法治影視作品,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蓮》。同是展現農村女性生活的故事,但從1992年到2016年的時之間隙,透射出女性的自我覺醒之光,其中,法律成為秋菊和李雪蓮表達訴求的途徑。

情理糾纏,演繹黑色幽默

《秋菊打官司》中,鞏俐扮演的秋菊身穿紅棉襖,挺著大肚子四處告狀,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形象。丈夫被村長踢傷後,秋菊去鄉政府和公安局等部門告狀。

經過調解,村長答應賠償經濟損失,但當她來拿錢時,錢卻被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沒有撿錢,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狀路,最後向法院起訴。

除夕之夜秋菊難産,村長和村民連夜冒著風雪送她上醫院,順利産下一名男嬰。秋菊一家對村長非常感激,不再提官司的事。然而,正當她慶賀孩子滿月時,市法院卻發來判決,村長因傷害罪被拘留。面對這個結果,秋菊茫然而惶恐,對法治規則的誤解展現得淋漓盡致。

自始至終,秋菊對法律沒有任何概念,始終挂在嘴邊的是“討個説法”,在當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人對“理”的追求往往是和“情”糾結在一起的,面對糾紛時的首選是告狀,試圖通過人情壓力實現公正,一旦傷害得到彌補又可以不計較,這是落後而愚昧的“法治”觀念。

秋菊因為丈夫受傷而不得不出面處理家庭難題,口口聲聲説是為自己,實際上是為丈夫,自我依然隱藏在男性背後。村長把錢扔在地上給她,自尊促使她覺醒爆發。奔波之中,她的樸實和執拗,展現出女性的柔韌力量。

溫柔羽翼,守護女性覺醒



時過境遷,到了《我不是潘金蓮》,李雪蓮十幾年來苦苦追求的,是更為明確的個人尊嚴,女性的自我意識從幕後走到了前臺。

李雪蓮的遭遇,反映了女性經常會面對的風險和困境。她在婚姻中處於弱勢地位,受丈夫哄騙假離婚,丈夫轉身另娶他人。丈夫污衊她是“潘金蓮”,用喪失貞潔進行羞辱,降低社會對她的評價。

伴隨著自我覺醒,李雪蓮的法治觀念也有所提升,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官司。然而,她對法律的認識卻從無知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她眼中,法律變成了用來滿足個人願望的工具,是可以人為改變的,併為此四處奔走引發啼笑皆非的荒誕故事。

雖然秋菊和李雪蓮對法律的認識都有誤區,但她們身上都閃現著女性自尊、自強的微光。影片中,文化水準低、思維局限等影響了她們的選擇,但在現實中,日益完善的法治規範,為女性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和資源。

隨著女性法商的提高,法律如溫柔的羽翼,呵護女性的成長。法律啟迪女性自尊覺醒,為女性權益發聲,為女性成長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