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中國文明網
我叫王麗萍,是一名文藝戰線上的影視編劇,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近30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中國國産電視劇誕生60週年。統計顯示,多年來,國産電視劇年産量穩定在300多部、1萬多集,為世界第一。中國不僅是電視機保有量大國,同時也是電視劇生産大國、播出大國、受眾大國。中國生産的電視劇走出國門,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視劇出口額佔到電視節目出口總額的60%以上。2017年,國産電視劇出口額超過8500萬美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
我想表達的是,書寫百姓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用真情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編劇的根本職責。
2018年,王麗萍在第24屆上海電視節上主持“白玉蘭電視論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圖片由王麗萍提供
時光追溯到7年前的2011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以斯瓦西裏語版走進了坦尚尼亞、肯亞等國家,走進了非洲的千家萬戶。今年6月26日,我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我做了題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演講。演講結束後,一位非洲朋友追到門口跟我説,他非常喜歡這部電視劇,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國電視劇,因為通過電視劇了解當下中國人民的生活,是非常有趣的視角和方式。目前,《媳婦的美好時代》已經在歐洲、美洲、非洲、亞洲的許多國家反反覆復播放,成為海外觀眾最歡迎的中國電視劇之一。
這樣的例子,也發生在由我編劇的、被翻譯成蒙語的電視劇《生活啟示錄》上,還有《我家的春秋冬夏》《大好時光》等電視劇上。
電視劇《我家的春秋冬夏》。資料圖片
這些年,中國電視劇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中國電視劇在海外也正形成一股涌動的“華流”。作為編劇,看見自己的作品被翻譯成不同國家的語言,在異國他鄉播放,內心是充滿感激的。如果不是改革開放,我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這樣的視角、這樣的收穫。作為編劇,我一直説,我們趕上了美好的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劇組不僅受到國內觀眾的喜愛,還代表中國電視人走上國際舞臺,傳遞中國的聲音,被海外的大眾知曉。2017年7月,我編劇的電視劇《生活啟示錄》在蒙古國播出。9月,我們到烏蘭巴托與當地觀眾見面,觀眾非常熱情,説看了電視劇,希望有生之年到中國走走看看。那天晚上,我們去當地超市買東西,沒想到劇中的演員被熱心的蒙古國觀眾認了出來,他們叫著劇中人物的名字,追著索要簽名。我當時感觸良多,一部電視劇的海外影響力如此之大,它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讓大家互相理解、彼此信任。
電視劇《生活啟示錄》被翻譯為蒙古語播出。圖片由王麗萍提供
我編劇的不少電視劇,視角對準了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保姆和鐘點工,為此我跟蹤採訪過很多家政服務員,紮實的生活是我靈感的源泉。寫好劇情中的一個人物,背後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要有大量的閱讀、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必須虛心向同行學習,培養自己一直學習的能力。電視劇中的他們,有樂觀向上的精氣神,有百折不撓的進取心,有豁達勵志的人生路,令人鼓舞和振奮。我也嘗試在電視劇裏將婚戀感情、男女平等、社會心理、老齡化等問題展開書寫,這些也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時代才是電視劇最偉大的“編劇”,優秀作品源於中國正在經歷的偉大歷程。多年來,中國電視人勇攀高峰,涌現出一大批高收視、好口碑、留得住、傳得開的電視劇精品。一大批紅色題材和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紮根人民、滌蕩人心。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視劇行業形成的寶貴傳統和經驗之一,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以現實題材為主體,把人民群眾作為最重要的主角。
無論是熒屏上説斯瓦西裏語的“中國媳婦”,還是説蒙古語的“中國小夫妻”,中國文藝作品堅定傳播的是“中國式審美”,相信這樣的審美一定能吸引、感動觀眾。無論是面對中國觀眾還是外國觀眾,文藝作品都要傳遞時代正能量,原理是相通的。
王麗萍在義大利威尼斯大學演講。圖片由王麗萍提供
我們中國電視人有著充分的文化自信,能夠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電視劇。我不願停筆,我願沉下去,更專注、更努力地找到那些最新的、“煙火味”的東西。
改革開放給所有人帶來機遇與收穫,好時代不斷催人奮進,也賦予電視人新的使命。讓我們,認認真真寫好每一篇中國故事!讓我們,以真誠,以敬畏,以美好,向這個偉大的時代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