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感觸非常深刻。總書記提出青年人要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錘鍊高尚品格五點殷切期望,不僅給人以鞭策,而且可以作為指導青年人生活工作的座右銘。”
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同各界優秀青年座談併發表重要講話。作為當年“五四青年獎章”的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秀傑參加座談會,向總書記彙報工作,並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感受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殷切期望。
時至今日,5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與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王秀傑依然難掩激動之情。“正如總書記所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遵從總書記的指導,思考如何讓青春過得更加有意義,把個人的奮鬥放在一個更長遠的歷史空間裏,更容易看淡得失,克服困難和誘惑,很多事情就會豁然開朗。”王秀傑説,5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激勵下,她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寬,也越走越快。
從最年輕的博導到優秀青年代表
生於東北小城的王秀傑小時候從沒做過當科學家的夢,因為她的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只能從電視和書本上看到科學家的形象,感覺離自己太遙遠。1994年,王秀傑考入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專業,1998年本科畢業時,由於成績優異,她得到了系裏唯一的保送名額,前往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研究生。
在當時香港科技大學的環境熏陶和導師的引導下,王秀傑對科研漸漸有了興趣,後來通過申請留學,到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攻讀生物資訊學博士,更加認識到做科研是很有意義的事情。2004年博士畢業,王秀傑被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作為“百人計劃”人才引進,成為當時中科院最年輕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經典的遺傳學法則認為,生命遺傳資訊由DNA轉錄到RNA,再從RNA翻譯傳遞給蛋白質,在這個過程中RNA主要承擔了遺傳資訊傳遞的作用。然而,過去20多年來,科學家們發現,生命體內的調控遠比這個簡單的層級複雜得多,大量非編碼RNA分子參與到生物個體的發育、疾病發生、植物的産量和性狀等關鍵生命現象的調控。因此,RNA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一個新興熱點。而王秀傑是較早一批對非編碼RNA進行研究的科學家。
“簡單來講,我們的研究就是運用生物資訊學的手段發現細胞中有哪些非編碼RNA,並對這些非編碼RNA進行系統預測和功能分析。”王秀傑説。回國後的十幾年來,王秀傑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科研項目,包括擔任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科學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為了在與國際同行的競爭中取勝,王秀傑經常帶領學生們與時間賽跑。他們曾經連續一個多星期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也曾為了一個課題幾乎全年無休,直到臘月二十九才從實驗室裏走出來……
最前沿的科研項目,過硬的科研能力,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王秀傑和她的團隊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首次對模式植物擬南芥中的microRNA、反義RNA和內源競爭性RNA進行系統發現與功能研究;
首次發現單純皰疹病毒編碼的microRNA並研究其與宿主的關係,為治療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種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與合作者發現引起心衰的microRNA,為心衰的治療開闢新的途徑……
她的多篇論文相繼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2007年,還不滿30歲的王秀傑獲得國家基礎青年科學基金的支援,成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年輕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之一。
聽從使命的召喚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同各界優秀青年座談,王秀傑作為全國優秀青年的代表,在座談會上向總書記彙報了基礎科研週期長、投入大、不易被老百姓理解的特點,表達了希望國家能夠繼續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從體制機制上為基礎科學研究的創新提供一定保障的願望。
“總書記的反饋讓人非常感動和振奮,他説基礎研究很重要,科研人員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後來我們也看到,國家對基礎研究越來越重視。”王秀傑説,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僅讓科研人員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激勵,更讓大家在工作中實實在在感受到各種政策的保障,做起科研來更沒有後顧之憂。
此後幾年時間,王秀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並把研究的觸角延伸到中醫藥領域:和中國中醫科學院開展合作——用現代生物學和生物資訊學的方法解析中藥有效成分和作用機理,將中藥現代化,以進行成分和功效明確的新藥開發。
“中醫藥並不是我擅長的領域,甚至有人勸我,應該集中精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得更深入,個人也可以發展得更好。”王秀傑説,“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瑰寶,也是國家戰略規劃中明確要重點發展的。我認識很多中醫藥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迫切需要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人員加入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所以我覺得自己有責任為中醫藥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總書記座談時流露的對青年的殷切期望,和後來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學習到的總書記的思想和精神,讓我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讓我更有定力,知道該怎麼做科研,怎麼做有意義的研究。”王秀傑篤定地説,目前,她和團隊已經發現了中藥食材中抗腫瘤的有效成分,最近正在撰寫相關專利文章。此外,她還與中醫科學院合作開發中藥材相關的數據庫,希望能作為中醫藥研究的資源平臺。
實際上,回國初期,王秀傑研究組主要側重非編碼RNA相關的基礎研究。後來在中科院的倡導下,她的研究組逐漸轉向關注人類疾病相關問題。“實驗室的轉型不僅能更好地發揮我們自身的科研優勢,更重要的,是可以服務國家戰略和百姓健康。”王秀傑説,這個過程中,
2014年和2016年,她分別作為第二完成人和第四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5年當選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她所在的實驗室也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
2017年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成為科技界別年紀最小的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提出的5點期望不僅適用所有青年人,也適用科研人員。我很喜歡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一句話,‘我們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現在有越來越多好的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大膽創新。我們一定努力做出更有價值的成果,為百姓造福。”王秀傑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