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18日電 從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到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確立,再到上海自貿區的揭牌,改革開放的春風從沿海城市率先吹起,為中國看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也為世界看中國推開了一扇門。

改革開放的40年,讓曾經的小漁村變成了科技創新高地,讓此前的“爛泥渡”成長為金融要素聚集地。回首來時路,它們留下的高光時刻,是中國不斷開放的一個個印記,也激勵著更多的城市加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振聾發聵的開放口號

對外開放,首先意味著思維觀念的巨大轉變。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深圳第一代“拓荒者”袁庚留給後世最著名的口號。

這句人們耳熟能詳、豎立在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口號,見證了人們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最終,深圳以“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宣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十年後,上海迎來了浦東的開發開放。改革開放的熱潮,從珠三角向長三角延伸。

浦東開發的時間比深圳晚,但起點更高。按照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的話説,“要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

面向全球開發的浦東,不是説説而已。原浦東新區政協副主席邵煜棟回憶説,浦東開發之初,率先向全世界的建築設計師徵集規劃設計方案。在當時,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城市的設計規劃通常被認為是“保密”的,現在不僅向全世界徵求方案,還要花大價錢,無疑是巨大突破。

英國的羅傑斯、法國的貝羅、日本的伊東豐雄……集聚了國際智慧的高水準規劃方案,為浦東的城市建設和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浦東開發是真正的行動。”在浦東開發開放取得初步成果後,一些前來考察的外賓説。

意義深遠的“中國首個”

1984年之前,這裡是一片曬鹽場,寸草不生。

而今,這裡集聚了117個《財富》500強跨國公司的390個項目,成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之一。

這個地方,就是首批國家級經開區之一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直接目的,就是打造與國際接軌的投資環境,為吸引和利用外資提供前沿陣地。1984年,我國在大連、天津等地設立首批國家級經開區。如今,國家級經開區已成為我國先進製造業的聚集區和區域經濟增長極。

在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沿海城市先行先試,誕生了一批批的“中國首個”,為後來者少走彎路、加速前行提供了指引。

第一個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工資制度、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成立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在改革開放前沿深圳,大大小小的改革不斷在各領域發生,超過了一千次。

2017年,首家港資控股的證券公司——匯豐前海證券在深圳前海開業。參與這一歷史性事件的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強説:“‘首個’看似榮耀,實際過程艱辛。國家的金融開放政策先在前海試一單。錯了,承擔成本。成了,就推廣和複製。”

中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個自貿區……數十個“中國首個”證明,開放是浦東的基因。

開放成就了浦東,從開發開放之初的60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9651億元,28年來浦東經濟增長約160倍。浦東的開放紅利也輻射到了長三角乃至全國,以上海自貿區在全國首創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例,目前已經升級到3.0版,對接海關、海事、邊檢、稅務、外匯等22個部門,服務企業約27萬家。

不斷刷新的開放高度

寬敞通暢的地下綜合管廊,涵蓋商業、軌道交通、城際鐵路等功能的交通樞紐,高低錯落的城市天際線……從一片灘塗起步,成立8年來深圳前海的大變樣,背後離不開香港資本的助力。

2010年,國務院批復將深圳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2012年6月,前海22條先行先試政策獲批,成為“特區中的特區”。2013年,前海率先啟動跨境人民幣貸款。2015年,前海蛇口成為廣東自貿區的組成部分。

為了深化深港合作,前海提出向香港企業出讓不少於三分之一的土地。目前,前海已累計向港企出讓土地15宗,面積超過34公頃,佔比47.4%。截至2018年6月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註冊港企8938家,註冊資本9129億元。自有統計數據以來,實際利用港資年均增長206%。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進入新時代,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沿海地區的開放地標越來越多。

新一輪擴大開放,重點是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領域。今年3月,英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保誠集團在浦東陸家嘴金融城設立了資産管理公司。截至目前,全球資産管理規模排名前10的資管機構中,已有貝萊德、先鋒領航、富達等9家落戶浦東。

“不斷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以及配套服務,是我們選擇浦東和陸家嘴的原因。”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婷説。

今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大虹橋”區域舉行。東邊的浦東,西邊的虹橋,上海的開放雙翼齊飛。

展望未來,隨著一項又一項開放舉措落到實處,並將成功經驗複製推廣到全國,沿海地區將繼續為中國的開放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