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這座聞名中外的美麗城市,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每當面對發展瓶頸,都勇於作為,推動城市發展躍升,寫下屬於自己的改革開放篇章。
建東部新城區
向“小富即安”宣戰
五四廣場是青島地標之一。南向壯闊的大海,北靠市政府大樓和燈光旖旎的香港中路,是遊客的必到之地,也是青島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54歲的浮山所集團黨委副書記蘇兆恩習慣每天晚飯後來此散步。30年前,蘇兆恩還是浮山所村村民,這片土地是浮山所村的菜地。在當時青島人的眼裏,這裡偏僻荒涼,高樓大廈無處尋覓。
彼時,城市版圖沒有根本性擴張,成為制約青島發展的癥結所在。美麗的海岸線和舒適宜人的氣候帶給青島人的“紅瓦綠樹”情結,逐步變成了“小富即安”的心態。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青島市主要領導公開表示青島得了“紅瓦綠樹綜合徵”,認為大家陶醉在“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讚譽中不思進取。一場向“紅瓦綠樹綜合徵”宣戰的思想大討論在青島掀起,以此為基礎,以市政府東遷為標誌,青島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東部新城建設,青島的發展方向就此改寫。
青島市委黨校管理學調研部主任、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劉文儉清楚地記得,東部新城建設和市政府東遷,在當時引起了廣泛關注,“當時的做法體現了經營城市的理念,引入了很多市場化因素。東部城區建設對青島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老城區作為歷史文化區域得到了保護,新城區打開了青島的發展空間”。
蘇兆恩也感嘆,歷史證明,開發建設東部城區這一選擇是對的,“東部新城建設時修了很寬的路,當時有人説,太浪費了。現在看來,當時的規劃眼光是超前的”。
如今,浮山所所在的市南區東部區域,已經是一座現代化國際城區。區內金融商務、總部經濟、時尚商業、商務旅遊等服務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達90.8%。以香港中路為中心的金融集聚區內,各類金融機構達到1027家,佔全市的80%以上,樓宇總部經濟快速發展,擁有1萬平方米以上的商務樓宇129座,其中5A甲級寫字樓15座,佔全市50%以上。
經濟重心西移
拓展發展空間
東部新城的崛起有力地推動了青島的發展。但隨著時間推移,青島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開始顯現。快速發展的東部城區用地趨於緊張,西海岸地區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資源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發展水準明顯落後於東部。
開發西海岸,經濟重心西移,成為青島發展的又一次躍升。
2001年,青島市確立了挺進西海岸的戰略,青島港的重心也開始向西海岸的前灣港遷移。2011年,連接青島東西兩岸的膠州灣隧道通車,將兩岸通行時間從1個多小時縮短為不到10分鐘,大大提升了青島的區域一體化水準。
2014年,經國務院批復同意,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此後,青島西海岸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成立4年來,已累計引進産業項目1300多個,總投資超過1.2萬億元,其中百億級的大項目達到33個。目前,青島市10條千億級産業鏈中,青島西海岸新區擁有8條。
青島的海洋經濟發展更是迅猛。西海岸擁有海域面積5000平方公里,海岸線282公里。新區獲批4年來,海洋資源優勢得到極大釋放,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9%,總量從590億元增長到1019億元。
“我們目前正在全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動能轉換引領區。”青島西海岸新區項目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夏秀彥介紹説,新區已重點規劃建設資訊技術基地、迴圈經濟基地、智慧製造基地、海洋製造基地等四大基地,中央活力區經濟中心、實體經濟總部中心、智慧醫療中心、綠色金融中心、體育産業運動中心、市民文化中心、生態休閒中心等七大中心,相繼出臺了推進總部經濟、民營經濟、綠色金融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助推西海岸新區發展全面開花。
如今,西海岸新區的經濟總量已經佔到青島市的約三分之一,城區建設也日新月異。如今,漫步西海岸新區,所到之處綠意濃濃,繁花似錦,藍色海岸線碧水悠悠。
自尋差距向未來
建設國際化大都市
雖然青島的發展日新月異,但青島人沒有滿足。
在很多人看來,今天青島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再是發展空間的局限,而是發展動能如何升級。青島市仍然以家電、石化、服裝、食品、機械裝備等傳統産業為主,製造業中傳統製造業産值佔比超過70%,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僅佔GDP的10%。
2018年6月,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成功舉辦,給了青島再次實現發展躍升的良機。借助舉辦峰會的契機,青島市容市貌煥然一新。而上合峰會帶來的更深層次影響,則是讓青島找到了清晰的發展方向和努力目標。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江汀指出,上合峰會的成功舉辦,標誌著青島正式邁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青島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城市未來發展,奮力建設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處處長趙連玖介紹説,朝著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青島市提出了“七大行動”:服務謀劃“大格局”,助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服務建設“大平臺”,助力增創高品質發展新優勢;服務産業“大轉型”,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建設;服務開放“大通道”,助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服務全域“大統籌”,助力構建區域、城鄉、陸海協調發展新格局;服務生態“大花園”,助力保護青島的“綠水青山”;服務環境“大優化”,助力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一大批發展新優勢正在顯現,青島國際院士港就是代表之一。定位於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青島市李滄區打造的這個具有首創性的院士創造創新創業創投高地,僅兩年時間,已經簽約引進108名院士,目前已有18個項目落地運營,9個項目産出30種産品,實現産值近50億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成 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