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今天的廈門流光溢彩,以寬闊的懷抱,美麗的容顏,開放的胸襟,迎接八方來客。
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里拉開建設序幕,廈門從一個海防前哨變為開放前沿。幾十年來,廈門一路風雨兼程,勇當改革開放排頭兵,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成為一座令人矚目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持續建設國際花園城市
走在湖裏大道上,隨處可見林立的通用廠房,這些就是當年廈門經濟特區最早的引鳳之巢。第一家外資企業、第一位投資的臺商、第一份外單的簽訂都誕生在這裡,它們記錄和見證了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的每一步。
在這樣一個熙熙攘攘的鬧市區,現在的我們能夠想像經濟特區建立之初的荒蕪嗎?據介紹,當時廈門經濟特區管委會的領導和工程師在地瓜地裏實地考察工作時,每人手裏都要拿著一根竹棍,因為那地裏常有蛇出沒,拿木棍就是要防止被蛇咬。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改革開放以來,廈門持續加大市政建設投入。90年代初,廈禾路和疏港路的改造工程,開創了廈門城市道路大規模改造的先河,隨後成功大道、仙岳路高架、環島幹道、湖裏大道順利通車。如今,廈門市啟動“環灣放射”快速路網的新一輪改造,廈蓉高速、海翔大道等重要通道主線貫通,仙岳路與成功大道立交工程、海翔大道、濱海東大道逐步展開,使城區道路網路更加合理、完善。
在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同時,廈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最好的地塊拿出來建公園、建綠地,持續提升城市綠化美化水準,打造出“一路一景一特色”的城市新景觀,“花化彩化”使廈門實現四季有花,開窗即景,推門見綠。
截至2017年底,廈門市建成區園林綠地總面積14250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4893公頃。建成區綠地率40.9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59%,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4.09平方米,公園130個。針對老舊小區的民生短板問題,累計完成140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18169戶居民。
一路走來,一路歌。1997年廈門市獲評“國家園林城市”,2002年獲評“國際花園城市”與“中國人居環境獎”,2004年獲評“聯合國人居獎”,2007年獲評“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013年獲評“國家森林城市”。
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去年底,德國小夥Damon成為福建自貿區人才口岸工作簽證便利措施的首名受益者。過了1個月,他註冊在廈門自貿片區的商貿公司就順利開業了,Damon希望能將中國的工廠和德國的客戶進行對接,讓兩國人民共用發展成果。
取消建設項目近一半的前置審批、不動産登記從30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營商環境高於國內一線城市平均值……一系列亮眼成績的背後,是廈門近年來深度探索以“多規合一”為抓手的放管服改革。
2015年以來,廈門掀起了一場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著力構築支撐廈門轉型發展的新競爭優勢。先後制定《廈門經濟特區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等近30項法規政策,完善激勵創新創業的制度和政策體系。提升創新創業政務服務水準,推動企業設立“一照一碼”商事登記等系列制度改革,建立使企業“進得順利、退得順暢”的體制和生態環境,有效激發了經濟活力。在全國率先開展“多規合一”改革工作,使政府管理部門變被動審批為主動推送,大大縮減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在放寬市場主體準入、年檢改年報、構建商事主體信用體系和明確後續監管部門職責等方面先試先行,被國家工商總局作為範本在全國推廣。
根據2018年4月份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廈門市2017年度營商環境整體評估報告》顯示,廈門2017年度營商環境的“前沿距離”分數為75.14,排名相當於190個經濟體中的38位,較2016年度分數上升1.64個百分點,排名上升2位。持續優化改善營商環境以增進競爭優勢、保持領先優勢,已成為廈門上下的共識。
不斷拓展國際開放合作
海風海浪依舊,舊貌已換新顏。據了解,如今外資企業已成為廈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貢獻約70%的工業産值、60%的經濟增長、40%的進出口、40%的就業和30%的稅收收入。
改革開放以來,廈門不拘泥于有限的物理空間,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加強與國家戰略的對接、與全球的關聯,推動利用外資方式從“招商引資”轉為“雙向投資”,利用外資領域從“以僑引資”拓展為“全面合作”,逐步形成了經濟特區、臺商投資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自貿試驗區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一飛沖天的白鷺鳥是廈門敢拼會贏精神的象徵。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推進,廈門主動佈局全球創新網路,成立中以合作項目(廈門)孵化中心、海外(矽谷)離岸創新創業基地,ABB、施耐德、雅馬哈、歌樂等外資巨頭紛紛在廈設立全球研發基地,國際創新合作的“朋友圈”越來越廣。積極擴大“金磚+”效應,把握金磚廈門會晤的歷史機遇,2017年廈門市與金磚四國貿易額433.4億元,增長31.3%,其中出口162.4億元,增長29.3%,進口271億元,增長32.6%。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1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