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雙創”精英聚集於此,而成都也展示了“雙創”帶來的蓬勃動力。
改革開放40年,隨著科技、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高度聚集,成都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快車道。打破國際壟斷的超導磁共振系統、全球領先的DNA編碼化合物庫、全球首創的3D列印血管……一大批創新成果在此誕生,一大批“雙創”人才在此閃耀光芒。
朱琳琳就是這些“雙創”人才中的一員。在成都打拼7年之後,朱琳琳的團隊研發推出了全球第一顆高整合度、集7顆晶片于一體的NANO多應用物聯網模組晶片“黑晶芯”。
為了留住朱琳琳這樣的人才,成都出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該市秉持“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觀,堅持把人才作為發展第一資源,大力實施人才新政,在全國率先建立包含176項“行政權力清單、行政責任清單、政府服務清單”的人才管理服務“三張清單”。
成都還大力推進“蓉漂”計劃,制定出臺“出入境改革創新15條”,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行“蓉城人才綠卡制度”,開展全民技術技能免費培訓,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分類施策,分層分類提供住房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醫保、創業扶持等精準化多層次人才服務保障,加快構建符合城市需要和産業發展的人才資本協同發展體系。
如今,成都展現出強大的人才“虹吸效應”。該市已聚集56所高校、60余家國家級科研機構、333家創新創業載體、近500萬各類人才,創新創造資源加速積聚。
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條”實施以來,短短10個月,在蓉落戶的本科以上人才累計達到17.62萬人。值得注意的是,30歲及以下青年人是落戶主力軍——14.14萬人佔到人才落戶總數的八成。
成都地處西南內陸,不靠海、不沿邊,對外開放起步相對較晚,但“一帶一路”倡議讓成都迎來了開放引領發展、邁向世界的重大歷史機遇。
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成都通過破除開放區位、平臺、通道制約,已由曾經的“蜀道難”變為現在的“全球通”,形成了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立體交通網路體系紐帶,106條國際(地區)航線通達全球,蓉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突破2100列,借助通達之線與全球22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
“古時候,蜀道難於上青天;今天,成都讓我們與世界輕鬆相連”——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創業者的這番心聲獲得了共鳴,更見證著這座西部城市的“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