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0月11日電 題:厚積薄發,蘇州擘畫高品質發展“新天堂”

新華社記者劉巍巍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蘇州,這座經歷了2500多年歲月洗禮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人間天堂”名揚天下。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歷經40載發展,蘇州已經坐上全國每人平均GDP第三大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第一大地級市的交椅。

如今,站在新的時空起點,處於高品質發展關鍵躍升期的蘇州,一場更高水準改革開放的深刻蛻變正在穩健進行,一個更加富足美麗幸福的“新天堂”呼之欲出。

發展之城:經濟轉型靜水深流

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常常在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的辦公室裏和衣而睡,如今他終於能回家睡個安穩覺了。

歷經8年多研發試産,先後投入6億元,被業內稱為顛覆性換代技術的新一代“無氯化”綠色光棒近日在亨通集團大規模量産。作為一家中國500強企業掌門人,這一突破讓崔根良倍感欣慰,“我們成為繼美國康寧之後,全球第二家掌握該産品核心技術的企業,將使成本降低15%至20%。”

亨通是蘇州經濟厚積薄發的生動詮釋。改革開放以來,蘇州持續推進動能轉換,産業、結構、效率不斷向“新、輕、高”嬗變。

開放型經濟高地昆山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而是正視短板、超前謀劃、梯度佈局。“13年前筆電代工如日中天時,昆山就意識到‘缺芯少屏’,出資120億元投資龍騰光電。如今昆山形成了世界級的完整光電顯示産業鏈,掌握了國際市場話語權。”昆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行政管理中心總經理蔡志承説。

統計顯示,蘇州以佔全國0.09%的土地面積和0.7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2.1%的地區生産總值和7.7%的外貿進出口值。

傲人成績背後,蘇州轉型升級仍處進行時,一批先導性、高成長産業加快集聚,陸續進入爆發性增長期。

今年4月,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的抗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信迪利單抗”上市申請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受理,成為首批申請上市的國産PD-1單抗之一。

信達生物的前沿創新,是蘇州新興産業激活核心能量,提升關鍵技術控制力的寫照。經過10年培育孵化,蘇州生物醫藥産業産值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8%,集聚生物醫藥類企業3000余家,産值超千億元。

文化之城:古韻今風潤物無聲

粉墻黛瓦石板路,綠柳小橋流水聲,蘇州平江路的傍晚格外動人。一位老人告訴記者,他的家族已在平江路住了近190年,今後還要一直住下去。

在40年急速變革的大時代中,蘇州搶抓發展機遇的同時,更以鋼鐵般的定力牢牢守住文化底色。為防止大拆大建,蘇州規定古城區新建樓房不得超過地標建築北寺塔的高度24米;在歷史街區保護性修復中,蘇州強調“修舊如舊”。

今天蘇州古城的位置與宋《平江圖》相對照,總體框架、骨幹水系、路橋名勝基本一致。今年3月,《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施行,古城保護邁入法治化軌道。

城市空間的保護和再造,是蘇州的面孔;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創新,是蘇州的靈魂。

蘇作紅木傢具製作技藝是我國首批列入名錄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為展示蘇作紅木精髓,推廣非遺技藝,蘇州近年搶救性挖掘整理蘇作紅木理論,起草制定《蘇作紅木傢具團體標準》,建設紅木文化藝術館,復原瀕臨失傳的紅木代表性傢具。

傳統文化守護歷史記憶,新的創作則讓民眾感受開放包容。今年中秋節期間,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新作《幹將·莫邪幻想曲》全球首演,管弦琴瑟旋律揚抑,帶給聽眾耳目一新的享受。

幸福之城:民生福祉孜孜無怠

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蘇州40年來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民生的改善,突出表現為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

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湖浜村“80後”青年蔣文娟的童年是孤獨的。那時父母為維持生計駕船去上海等地販賣水果。“父母吃住都在小船上,一兩個月回家一次。”

如今,蔣文娟的孩子不必再受留守之苦。隨著現代農業發展,甪直鎮成立澄湖農業園。2015年,蔣文娟家承包了5畝農田種起雞頭米。“當年每畝便賺了6000元。有了第一年的基礎,2016年起又增加3畝。”

2017年,蘇州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5.88萬元和3萬元,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

民生,于細微處寓真情。蘇州市姑蘇區近期啟動老年人門診就醫全程陪伴服務項目,為轄區5800名老人提供就醫陪伴服務。

國慶節前夕,家住蘇州彩香一村三區的85歲高齡的蔡老伯急需就醫,可又沒有家人陪伴,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打了“相伴醫路”客服熱線,短短10多分鐘陪診人員就到府了。陪診人員攙扶蔡老伯乘計程車趕到附近醫院,協助他掛號、就診、取藥,直到安全返回。蔡老伯説,子女平時不在身邊,陪醫服務解了老年人燃眉之急。

沿蘇州古城向東行車半個多小時,抵達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畔,草地、白鷺、落日,濱水騎行車道秋色宜人,人們在這裡放鬆身心,享受著美好生活。旖旎的風光和自在的臉龐,昭示著蘇州“新天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