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吊挂系統,一件件童裝在車間懸空穿梭,電腦裁剪、拉伸、自動縫邊,不到一分鐘,一件精緻的兒童連衣裙就從布料變為了成品。這是記者在織裏鎮今童王童裝公司自動化車間看到的場景。
“這樣的效率,在我靠著6臺縫紉機打天下的創業初期簡直無法想像。”公司董事長濮新泉感慨。
“一根扁擔兩個包,走南闖北到處跑。”改革開放初期,曾經“遍聞機杼聲”的織裏,許多農民創業者靠著家裏的一台縫紉機,做起了小買賣。
“就縫一些被套、枕套拿出去賣。”如今在織裏童裝城經營一家布料行的楊進根説。沒有行銷證件,沒有目的地,哪有菜場、市集,就在哪擺起小攤。“最遠到過鄭州,一次帶著幾百套枕套,半個月就能賣完,一趟下來能賺200多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織裏人在傳統紡織、刺繡産品生産基礎上,開始集中進入童裝産業,童裝成了織裏鎮的産業名片。
織裏鎮黨委書記寧雲説,幾十年來,雖然織裏童裝産量有過起伏,但織裏童裝一直走在轉型發展的路上:家庭小廠有序進入産業示範園區規範生産;産業工人從出租屋搬進員工宿舍;規模以上企業正在用品牌謀求上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織裏鎮共有童裝生産企業1.3萬家,童裝電商企業7000余家,年産童裝13億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