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搜索訊 在黃渤海分界線上,有一座荒涼的小島,傳説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薛仁貴應募征東曾征戰於此島,並帶來竹子栽種在島上,因此而得名“大竹山島”。在這座面積不足1.5平方公里的島上,有一群年輕的士兵在日夜守護著祖國的海疆,用青春和汗水詮釋著軍人的榮譽與崇高也成為了“老海島精神”的高地。
大竹山島 中國搜索趙磊攝
海島為家,艱苦為榮,祖國為重,奉獻為本。老海島精神是駐守膠東半島部隊一代代官兵在建設海島、鞏固海防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是廣大海防官兵紮根海島、敬業奉獻精神的縮影。 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首充滿真摯情感的歌曲就一直在我軍駐島邊防將士間傳唱。
大竹山島曾因無居民、無淡水、無耕地、無航班,被稱為“四無小島”。一位曾經在島上的老兵説:“在那裏,就是與天鬥、與地鬥、與心底的寂寞鬥。”
相見難——“看得見秀髮,卻牽不到手!”
大竹山島與陸地相距幾十公里,雖然只是隔海相望,但在當年因為大風大浪,每年有200多天無法通航,再加上小島附近海域複雜、水流湍急,如何上島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
戰士們思念親人,但遠方的親人真要上島,也常常讓他們犯愁。曾在島上服役了十多年的老兵説,結婚8年,遠在四川老家的妻子一共進島2次,每次都是輾轉近一週時間,由於“上島難”,妻子近3年一直沒有上島。
談起相聚,駐島官兵家屬不由得落淚 中國搜索趙磊攝
還有一位戰士父母來部隊探親,因風浪大在大陸上等待了7天,第8天風浪稍小趕到小島時,但浪打涌推還是靠不上岸,父母在船上哭,戰士在岸上流淚。
吃水難——“汪洋碧海,不能飲用一瓢!”
守著汪洋碧海,卻不能飲用一瓢!自守島官兵們上島以來,一直求水不止。從登陸艇送水到蓄水池儲水,再到海水淡化設備制水……與水鬥爭,成為老一代官兵們的必修課。
島上有一個“海水饅頭”的故事。部隊剛進島時,攜帶淡水幾近枯竭,炊事班就用海水蒸饅頭,這樣做出的饅頭又黑又硬,苦澀得舌頭髮麻。但官兵們每人每頓堅持吃1個饅頭,硬是在島上紮下了根。
“只要有水,就是刨也要把水刨出來!”“老海島”們挖遍全島,終於打出了一口“創業井”, 然而井中的水隨大海潮起潮落,水質低劣,味鹹苦澀,飲後容易腹瀉,而老一輩卻視此為甘露。
創業井 中國搜索趙磊攝
“一定要打出淡水井!”在北部戰區陸軍黨委機關的大力幫助下,2017年7月下旬,大竹山島傳來喜訊:經軍地協力鑽探,島上打出一口深達197米的淡水井。至此,駐守這座“四無島”的海防官兵徹底告別長達半個多世紀喝不上直飲淡水的歷史。手捧清冽的井水,官兵們喜不自禁:“盼了幾十年,終於告別用水難!“
用電難——“電器不少,卻一樣也用不了!”
吃水難,用電也難。2001年,長島供電公司曾專門為大竹山島鋪設了海纜,成為島上的電力“大動脈”。但運作十多年後,海底電纜老化破損嚴重,故障頻發,最長竟然停電兩年多。2016年春節,一名軍嫂千里迢迢趕上島,發現宿舍裏空調、熱水器、電暖器一樣不少,卻一樣也用不了!當時島上已經停電長達1年。
停電怎麼辦?島上還有一台轟鳴的發電機。不過由於發電機消耗大,無法做到持續供電,只能優先保障作戰指揮、炊事作業等島上急需部位。
缺電的日子,官兵們靠應急食品堅守 中國搜索趙磊攝
據統計,近10年來,島上平均每年有4個月不能通電。這些年來,島上基礎設施不斷更新換代,電腦、電視、熱水器、暖氣鍋爐等也落戶“四無”島,可官兵們最怕的就是“停電”:電視變黑屏,熱水變涼水,鍋爐不供暖……
後來,島上的用電問題被列入了國家電網改造規劃,2016年8月29日,嶄新的海纜成功登陸,結束了島上2年多無外電的記錄。
駐島官兵巡邏 中國搜索趙磊攝
“島紮根在海裏,我紮根在島上!”半個多世紀來,海防官兵克服艱難的環境,化身成祖國海疆的堅強護盾,他們,就是新時代“老海島精神”的堅定踐行者!(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