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0日電(見習記者 李虹靜)“無論身在哪,只要能為病人減輕痛苦,一切都是值得的。”新疆白哈巴邊防連的年輕軍醫張瑞良這樣説。語畢,這個29歲的小夥子靦腆地笑了笑。

張瑞良出生在新疆伊犁,當年家中發生的一場虛驚,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幾年前,我爺爺生了一場病,在醫院做了很多檢查都沒查出病因,罪倒是受了不少。奔波了很久後,終於在一家醫院查出了冠心病。可那時候他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在看到我爺爺的遭遇後,我就下了決心要去學醫。”張瑞良説。

抱定這樣的想法,張瑞良大學考取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畢業時,同學們不是選擇了北京的大醫院,就是進了其他條件很好的單位。本可以選擇去大城市就業的他主動遞交了戍邊申請書。2013年6月,張瑞良來到了白哈巴邊防連,成了一名軍醫。

白哈巴村,是中國最西北端的村落,白哈巴邊防連更是享有“西北第一哨”的美譽。白哈巴村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冬天低溫達零下50度。白哈巴的冬天來的格外的早,9月便已至深秋,10月寒冬已至,大半年裏都是寒天凍地。就在這樣的環境裏,張瑞良這個來自溫暖河谷地區的小夥兒一待就是5年。

“剛開始看到我的同學們在大醫院優越的環境工作,我不是沒有難過過。可是隨著和戰友們感情的加深、和樸實的村民們多年的交往,我漸漸開始覺得,這裡也能實現我的價值。”張瑞良這樣對中國青年網記者説,“當醫生,都想多診治一些疑難雜症。可我這兒,更多是看看頭疼腦熱。這種心理落差也曾經讓我很難過。可是你看這兒,連隊裏幾十號人,就我一個醫生和兩個衛生員。每當看到戰友們前來求醫獲得治療後的眼神兒,還有幫助完村裏村民,守護一方的獲得感,讓我覺得在實現自我價值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守護一方百姓”可不是張瑞良隨口説的大話,他在這5年中用行動默默履行了無數次自己承諾。

在營區之外,白哈巴邊防連設有執勤哨所,那裏長期有官兵駐紮。因為海拔高,時常有積雪。當天氣還暖,積雪融化時,就會有一種小蟲子隨之甦醒,這種蟲子被當地人稱為“草爬子”,學名是蜱蟲。這種蟲子會鑽進人畜的皮膚裏吸血,有的還會攜帶病毒。

一次,一名士兵被蜱蟲咬到,開始只是把蟲子揪了出來草草了事。可誰知幾天內他又是發燒,又是頭暈。張瑞良給他做了常規治療並沒什麼起色,這時,張瑞良突然覺得這個症狀類似腦炎,連忙把戰友送至醫院進行深度檢查。這時才知道,這個戰士染上了病毒性腦炎,若不是發現及時,恐怕會有性命之危。

還有2014年,一位牧民拉馬草到營區門口時意外翻車,被拖拉機壓住了一條腿。值守的官兵發現後連忙通知張瑞良來救治。張瑞良到現場一看也犯了怵,牧民的腿傷深可見骨,救治時一不小心就會傷及腿後動脈,落下永久傷害。可從事故現場到最近的縣人民醫院有128公里的山路要走,如果不及時處理傷口,牧民也會面臨生命危險。張瑞良沒有多想,立馬上手給牧民做了緊急處理,並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了醫院。因為張瑞良及時、到位的搶救,牧民不僅性命無虞,腿傷也迅速恢復了。

除了這些緊急患者,張瑞良每週還進村進戶巡診,有需要時還會出診入戶。説來他是名軍醫,可更像白哈巴的“社區醫生”,每個戰士、每個群眾、每個患者都像是他的家人。

5年間,他為當地村民講解衛生防病知識120余場,診療群眾500余人,救治危重病患13人。他用5年青春換得一方康健,用醫者的博愛與胸懷為軍民魚水情添姿增色。

紮根風雪戍邊關,敢於犧牲甘奉獻。張瑞良用他溫潤無言的大愛仁心,培育起淌于軍民心間的涓涓暖流,用無聲的拳拳報國之情,譜寫別樣邊關熱血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