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述評:“一帶一路”的凝心聚力之道
新華社記者鄭漢根
五年耕耘開拓,八方聯動呼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響應。共建“一帶一路”,謀求合作共贏,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自願行動。“一帶一路”的巨大活力從何而來?這一倡議的凝心聚力之道何在?
聚焦發展,讓“一帶一路”廣受支援
“非洲國家對‘一帶一路’非常積極,每到一個國家去,總統、總理、部長們都提出希望共建‘一帶一路’。”日前在談及非洲國家對“一帶一路”的巨大熱情時,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發表了這樣的親身體會。
“一帶一路”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是這一倡議廣受支援的“動力源”所在。正如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所説,“一帶一路”與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目標相吻合。
長久以來,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如今,這些國家實現經濟獨立和國家發展的願望,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鋪開,找到了有力的“抓手”。
曾飽受動蕩之苦的突尼西亞、埃及等國,對共建“一帶一路”表現出巨大熱情;巴基斯坦各界讚嘆中巴經濟走廊為巴經濟帶來“革命性變化”,偏居一隅的瓜達爾從小漁村成長為世界知名港……諸多生動實例證明,“一帶一路”建設聚焦發展的方向走對了路。
“‘一帶一路’短短5年就取得巨大成就,證明這一倡議符合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同利益。”西班牙智庫加利西亞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胡裏奧·裏奧斯如是説。
當前,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思潮抬頭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致力於共用共贏,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一帶一路”是“遍及全球的紅利”,塞爾維亞副總理米哈伊洛維奇如此評價。
務實進取,讓“一帶一路”進展迅速
卡姆奇克隧道是烏茲別克“安格連-帕普”鐵路線“咽喉”所在,高風險與高難度令諸多歐美企業望而卻步。中國建設者不畏艱險,僅用了900天,完成了包括卡姆奇克在內的40多公里隧道的修建,讓天塹變通途。
“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展超出預期,離不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離不開務實進取、穩紮穩打的努力。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的五大類200多項成果,絕大部分目前已完成或可轉為常態化工作,關鍵項目和示範性工程紛紛落地生根。
“一帶一路”建設之務實,更體現在各國普通民眾的口碑中。“一帶一路”建設,聚焦沿線各國重大民生項目,讓億萬民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方便和利益。
連接衣索比亞和吉布地的亞吉鐵路,開通後已將全程時間從7天縮短到10小時;即將投入使用的帕德瑪大橋,讓往來孟加拉國南部21個區與首都達卡之間的居民告別靠擺渡往來的歷史……“一帶一路”為沿線各國紓解民生“痛點”的故事廣為傳誦,讓人津津樂道。
“一帶一路”建設體現出不斷進取姿態,正日益向更寬廣領域、更高品質發展轉變。冰上絲綢之路、空中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等的建設正不斷向前推進,帶動各國發展提質升級的力度更加強大。
開放融通,讓“一帶一路”充滿活力
截至今年8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員總數已增至86個,包括域內成員和非域內成員,包括發達成員和欠發達成員。巨大的開放性,是亞投行成長迅速的一個重要原因。
“只要各國有意願,我們都歡迎。”這是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者發出的樸實而真誠的邀約。“不限制國別範疇,不會搞封閉機制,不唱獨角戲,更不搞一言堂,這正是‘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的原因。”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代理署長蓋圖的評論一語中的。
堅持共商共建共用,讓“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成為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各國參與建設熱情得到充分釋放。古巴國際政治研究院研究員何塞·路易斯·羅賓那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治理的一個新模式,是一種沒有政治條件和政治干預、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一帶一路”建設致力於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聯通。隨著全方位融通的不斷拓展和深入,“一帶一路”建設也在不斷走深走實。
寮國加入“一帶一路”建設,將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迄今中國已與45個沿線國家實現直航,共有37個沿線國家的90家航空公司運營至52個中國城市的定期航班……全方位互聯互通,激發起沿線各國的發展活力。
順世界潮流,合人間大道。“一帶一路”建設正積聚更加廣泛的國際支援,持續而有力地為全球增添更多福祉,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