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不以山海為遠的熱烈擁抱 ,

這是一場中國夢與非洲夢的交流相融 ,

這是一條務實合作、真情付出的親密紐帶 ,

這是一幅責任擔當、建造奇跡的和美畫卷 ……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在即,

中非合作發展也將開啟全新的時代。

合作共贏,攜手構建

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成立18年來,中非貿易額增長17倍,

中國對非投資增長100多倍,

中非友誼在“真、實、親、誠 ”的

沃土裏茁壯成長。

一項項改善福祉民生的基礎設施 ,

一座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型公建 ,

從經貿合作到文化融合,

從經濟援助到共建共贏,

中國建築紮根非洲熱土,

為非洲人民注入了新希望 。

一個個宏大的工程的誕生,

“建”證著中非友好

和 非洲現代化進程 的提速!

夢想相通,民心相融,

在這片非洲大地上,

中國建築又留下了怎樣的動人故事?

故事一

華美:從臨時翻譯成長為商務合約工程師

日前,CCTV-2《我與一帶一路》節目

報道了由中國建築承建的位於東非高原

衣索比亞的斯亞貝巴國家體育場工程 。

這座埃塞首個能承接國際賽事的體育場 ,

建成後可容納6萬人 共同觀看賽事。

衣索比亞斯亞貝巴國家體育場工程

華美,中建八局衣索比亞當地僱員。

僅用兩年時間,

她從臨時翻譯成長為懂技術的業務骨幹。

她建起中國與屬地員工的語言橋梁,

為兩國員工的思想互通“鋪橋引路”。

↓↓↓

2013年,華美曾前往中國廣東,這是她和中國緣分的開始。在這裡,她得到了她的中國名字:華,取自於中華的華;美,代表美麗的衣索比亞女子。在中國的生活令華美難忘,回國之後,華美加入了中國建築,成為了這裡的一名員工。

最初,華美擔任項目翻譯工作,面對兩國員工迥異的工作習慣,在關鍵時刻華美經常要充當中方與當地工人的“救火翻譯”。隨著不斷的學習和積累,華美開始與業主方復核工程量,學習使用設計軟體。現在的她,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商務合約工程師。

華美説,聽師傅説自己的工作在中國有專門的專業,需要學習土木、管理、經濟、會計等領域。一開始她不明白,搞工程知道土木就夠了,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知識?後來工作的不斷深入使她理解了,搞工程離不開精細化的管理。

為了不愧對領導的重視,華美總是最早來到工程項目部,又最晚離開工地的那一個。正值雨季的斯亞貝巴市,不少建築公司都已停工,但中建同事們不畏險阻的精神早已融入華美心中,身為工程師的她知道工期緊張,耽誤不得。

為了打消工人的不安,華美親自駕車前往工地現場,給當地員工講解安全知識,進行安全示範,“我們一起加油幹!”華美這樣對大家加油打氣。她的熱情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大家深知體育場的建設任重道遠,早一日完工,就能早一日改變大家的生活。於是,不管是艷陽高照,還是大雨傾盆,工地現場的施工熱情從未有一絲一毫的減少。

事實上,華美是中國建築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深化中非合作發展的一個縮影。國家體育場的建設聘用屬地工人,不僅提升了其施工技能,還為衣索比亞培訓了數十名工程技術工程師。在中國建築的日子,徹底改變了華美的生活。她感謝“一帶一路”和中國建築讓她今後的人生走得更高更遠。

故事二

中國建築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中國建築建設的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 項目,全長約536公里,是中剛建交50年來,兩國間最大、最重要的合作項目 ,被剛果(布)人民讚譽為“通向未來的希望之路” ,對剛果(布)具有重大經濟、政治意義。

公路的起點站有一個綿延數公里的市場,商販艾那爾説,“一號公路項目給我們帶來了難得的商機,現在每個月賺到的錢足以養活我的兄弟和孩子們。”不僅如此,曾因經濟困難輟學的他還有一個大學夢,攢夠學費他就能重返校園。像艾那爾這樣的商販,在一號公路上就有一千多個,他們自發的組成了集市,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在中建五局一號公路項目現場,活躍著一群當地黑人女工,被中國人親切的稱為“黑珍珠”。 剛開始,前來應聘的她們語言不通,沒有工作技能,無法滿足施工需要。但項目部沒有放棄她們,悉心對她們進行漢語培訓,讓熟練的中國工人傳授她們勞動技能,還為其量身定制招聘、管理及薪酬制度,在保障工資收入的同時,盡可能改善她們的生産生活條件。漸漸地,她們開始清溝排淤、攪泥和灰、鏟土卸料、邊坡種草,與男人們一同為建設“未來之路”努力。

有了工作和收入,女工們意識到通過自己的雙手可以換來豐厚的勞動成果,過上更好的生活。她們從未想到,一群中建人的到來,改變了她們的命運。如今當地人見了中國人,都會滿面笑容地翹起大拇指,説一聲:“你好!”願意加入到中建團隊的當地人也越來越多。

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

項目建設期間,中建國際為剛果(布)沿線人民創造了近萬個就業崗位,從建造理念、施工標準、技術工藝方面全方位培養屬地化工程技術人才。項目團隊發現沿線村落交通出行不便,便無償為村民修建進村公路和橋梁,還幫助大家修建學校、飲水和衛生醫療設施……這一項項惠民利民的心意,為當地經濟注入活力的同時,改善了民生,促進了中非文化交流,架起了中非友誼“心”橋,以中建央企擔當助力大國外交。

故事三

修的是路 連的是心

法國某全球領先的建築公司作為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項目的監理方,在項目伊始,對中國建築如何將這條被“遺棄”公路修通持有疑慮。

“法國監理方要求,所有試驗均須有其試驗人員的參與,方可承認中方的試驗結果。”全線幾十公里,需要試驗檢測的段落何其多,監理方試驗人員又有限。項目大樁號靠近反政府武裝聚集地,儘管當地政府為項目配備了駐軍加以保護,中建八局一號公路項目分部的卞朋余還是親身遭遇了劫匪事件。但在大樁號出圖後,他仍身先士卒,帶著監理及黑人朋友們去取樣,每天早出晚歸,使得土工試驗能走在施工進度的前面,連法國監理都不得不敬佩他的膽量。

除了果敢誠信的中建人,項目還有一群黑人朋友。相對於國內工人,黑人朋友缺乏系統的理論學習和純熟的技術,卻不缺匠人精神。他們好學肯幹,吃苦耐勞,試驗取樣,現場測量,敬業的他們從零雜小工逐步成長為技術工人。  

為了節約往返工地和食堂的時間,大家頂著烈日在施工現場吃飯,時不時拉土車經過帶起一片塵土,而這樣的環境卻從未有人抱怨過。因“路”結緣,因中非友誼,而彼此攜手,中國建築也在非洲這片熱土上創造了一個個動人的奇跡。

故事四

China Good!我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吉布地,天然的“桑拿室”,在40℃高溫下工作幾個小時,脫下鞋子能倒出兩汪汗水。中國建築歷經30個月,在這裡建造了中資企業在東北非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港口——非洲吉布地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工程 。

▲吉布地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工程

在吉布地建工程,面對的是“要什麼沒什麼”的窘境,生産生活資源極度匱乏,幾乎所有物資都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個市場動不動就買斷貨,特別是一些五金件以及設備配件,壞了可能就要從國內空運過去。”項目總工張兵文説。建設臨時營地、生産保障場站、海水淡化廠、發電機組……在這片貧瘠的火山岩上,中建港務團隊創造了令人讚嘆的“吉布地速度”和“巧婦能為無米之炊”的建設奇跡。空余時,大家在辦公區種起花草,打造“戈壁小綠洲”;臨設門前的“羊腸小道”被親切地命名為“南京路”、“世紀大道”,一解思鄉之情;春節大家聚在食堂,吃了頓美味的年夜飯……

擔當的,不僅僅是“中國建造”的責任。他叫Walid,是中建項目部的一名司機。一次開齋節後,他將蛋糕作為感恩節禮物送給了項目部,他説:“兩年前,我只能靠接點零活勉強養活家人,如今有點小底氣,考慮給女兒挑選一個好學校,為一家七口買個好點的房子,感恩中國建築給了我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吉布地建設的幾年時間,中國建築累計為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三千余次,定期為其開展技術、品質等專項培訓,為屬地員工提供學習機會,提升了其職業競爭能力。

港口的夜很美,踱步在碼頭上,吹吹海風,自豪感油然而生,每每遇到路過的中國人,當地居民都會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聲讚道:“China Good!”吉布地總統蓋萊訪華時稱讚中國建築:“中國人用了3年,做成了我們一百年沒有做成的事!”  

故事五

“回爐重造”的“問題青年”

“That was a big year for my tiny life.”4年前,20歲的奈米比亞小夥Anton還在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逍遙日子。要不是父親“驅趕”他去中建二局承建的奈米比亞湖山鈾礦 “回爐重造”,誰會想到他能是棵“優秀外籍班組長”的好苗子。

Anton所在的奈米比亞湖山鈾礦是中國在非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 ,也是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的標誌性工程 ,這座八氧化三鈾資源總量達28.6萬噸的鈾礦,足以供應20個核電站運轉近40年!

▲奈米比亞湖山鈾礦

跟施工工程的“大體量”相比,勞動力輸出的“小排量”便顯得格外不協調。剛入職時,Anton也跟其他非籍工人一樣崇尚休閒的生活態度,慢節奏幹活,快速度享受。

為了改善這樣的碰撞,融入地方,中方管理人員推出了“雷鋒學堂”,為每位非洲兄弟配備了業務和生活導師,及時解決相關問題。這讓“貪玩好奇”的非洲兄弟眼前一亮,工作之餘還能學東西,中國傳統節日、安全施工培訓……好玩有趣的東西不僅讓Anton成了“雷鋒學堂”的常客,還成了項目上有名的“問題青年”。

好問的他不僅現場問、辦公室問,連食堂飯桌和宿舍床上都在問。一開始,Anton也就問問生活、文化差異這些簡單問題。可慢慢地,問題開始轉向安全生産、施工工藝、班組管理,有時他著急起來,英語不算溜的師父也常“有嘴説不清”,在不斷的學習努力下,Anton逐步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鋼筋班班長、工長助理、項目首個優秀外籍班組長!Anton的父親打趣説:“看來,中國建築的項目還真有‘回爐重造’的魔力啊!”

四年間,中國建築共解決屬地就業近萬人次,為當地百姓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百餘場,培育了數十名優秀外籍施工管理人才。更令人興奮的是,湖山鈾礦的建成有望使奈米比亞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天然鈾生産國和出口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建築一直在努力!

故事六

我有一個中國爸爸

5年來,“一帶一路”以真誠合作促民心相通,中非人民的友誼故事不斷延續。聊起自己的“中國爸爸”,中建裝飾阿爾及利亞員工辛瑞如數家珍。

辛瑞在中建嘉瑪大清真寺項目 工作很多年了,當年,20歲出頭的他在項目工地當小工,搬水泥、運石沙,跟50多歲的庫管大爺王躍剛熟絡起來。辛瑞機靈、勤奮,跟著王躍剛學材料知識、學中文,深得王躍剛喜歡。有一天,辛瑞對王躍剛説“我的法語名是CHINOIS,是中國人的意思。名字是爺爺取的,爺爺去過中國,對中國有美好的回憶,他希望我有機會也能到中國看看。我特別喜歡您,可以叫您‘爸爸’嗎?”王躍剛欣然答應,辛瑞逢人就説“我有一個中國爸爸”,學習也突飛猛進。

▲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

後來,王躍剛退休回了國。“我好想念我的‘中國爸爸’,他教會了我很多技能,也鼓勵我不斷進步,我已經從小工成長為一名工長了,現在還有幸參與嘉瑪大清真寺的建設工作,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去中國看望他。”辛瑞望著遠方,眼角泛起了淚花。

他提起的嘉瑪大清真寺,建成後將成為非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其265米高的宣禮塔將成為世界之最,辛瑞感慨道:“中國建築不僅讓我學到了先進技術,還讓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包容,我是一名穆斯林,每天要在固定時間做禱告,項目還貼心地為我們禱告提供了便利。”

故事七

泰克:能參建這樣的工程真是倍兒有面子!

在阿爾及利亞國際會議中心項目,中建裝飾採購的當地材料都是由阿籍員工泰克完成的,他此前曾隨中建參與過多個工程建設,如今,他不僅是中國的老朋友,更是材料採購的行家裏手。

22萬平米,6000人大會議廳,總統元首接待區等等,宏偉壯麗的阿爾及利亞國際會議中心不僅造型複雜,更讓中建阿爾及利亞公司倍感壓力的是裝修全部採用阿拉伯特色摩爾風格,天然石材使用量極大,種類繁多,造型複雜。這對材料採購提出了嚴峻考驗。四年時間,泰克和中國同事一起,四處尋找一流材料,項目團隊再使用精細的鑲貼工藝,達到完美的裝飾效果,贏得了世界級監理公司的肯定。

“我在電視上看過你們中國的人民大會堂,對我們阿爾及利亞人民來説,這個項目就像人民大會堂一般莊嚴神聖,我能夠參與這樣的工程,真是感覺倍兒有面子……”泰克提起這個項目,依然難掩激動之情。

▲阿爾及利亞國際會議中心

項目竣工時,泰克看到了阿爾及利亞國家電視臺鋪天蓋地關於國際會議中心勝利開業的報道,目睹了總統布特弗利卡為其揭牌,他感慨道:“太開心了,我要讓家人朋友們都看看,在這個國家級會議中心裏,有我精心採購的材料,能參建這樣的項目,我自豪!”

自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

中國建築積極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經營腳步遍及非洲51 個國家,

建設了被譽為“夢想之路”的

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

埃及新首都CBD項目、援非盟會議中心、

中剛非洲銀行等一大批對中國

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和所在國頭號工程,

助力中非友好和非洲的現代化進程。

近5年來,中國建築

在非簽約額達205億美元 ,

通過參與非洲經濟、民生、

文化、軍事等方面建設,

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深化了中非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