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4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隆重舉行,屆時中非領導人齊聚北京,圍繞“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未來。

這是繼中非合作論壇2006年北京峰會和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之後,中非友好大家庭的第三次大團圓。近年來,中非關係持續升溫,合作計劃不斷出臺,中非成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元首外交推動中非形成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4次踏上非洲大陸,從非洲東北的埃及,到最南端的南非;從西部的塞內加爾,到東部的坦尚尼亞,跨越山河沙漠,足跡遍及非洲8個國家,以元首外交引領中非關係發展。

2013年,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就選擇了非洲國家。他在坦尚尼亞發表重要演講,用“真、實、親、誠”四個字闡述新時期中國對非政策。習近平面向國際社會宣示:中非是命運共同體,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相互支援、相互幫助,努力實現各自的“中國夢”和“非洲夢”。

2015年,習近平再度訪非。從提議做強和夯實中非關係“五大支柱”,到宣佈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再到就加強中非友好合作提出5點建議……中非合作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2016年,習近平出訪埃及。中埃雙方共同發表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五年實施綱要,全面規劃中埃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經貿、能源、金融等各領域合作。

2018年7月,習近平出訪非洲三國,過境模里西斯並進行友好訪問。期間,簽署數十項合作文件,同塞內加爾、盧安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攜手南非提出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倡議並啟動相關工作。

習近平多次訪非,展現合作誠意,非洲多國元首也積極訪華,尋求對華合作。

2015年,有17位非洲國家領導人訪華或來華出席活動。2016年,尼日利亞總統和獅子山總統、摩洛哥國王、莫三比克總統等8國元首也先後訪華。2017年11月22日,吉布地總統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成為十九大後首位訪華的非洲國家元首。2018年兩會後僅半個月,3位非洲國家元首先後來華訪問。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中非雙方的親密交往,頻繁互動下,中非關係不斷迎來新超越。“每個人都是他人的慰藉”。習近平在塞內加爾《太陽報》發表題為《中國和塞內加爾團結一致》的署名文章中,引用這句沃洛夫諺語表示,中國同廣大非洲國家從來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攜起手來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風雨同舟推動中非合作邁向更高水準

自2000年成立以來,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中非合作的響亮品牌,也成為引領國際對非合作、提升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幟。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召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此後美國和歐洲國家紛紛提議與中國開展涉非三方合作。尤其自2014年起,中國在涉非三方合作方面變得更加積極,進入主動塑造時期。中國在“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導”原則下與各方開展合作,攜手為非洲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近日,法國席勒研究所非洲問題專家塞巴斯蒂安·佩裏莫尼(Sébastien Périmony)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表示看好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中法非三方合作前景,他説:“中國人專注基礎設施建設,為非洲經濟發展打牢地基,産生溢出效應。以塞內加爾為例,中國2003年至2016年在塞的經濟權重從2.7% 升至 10.3%,一躍成為塞內加爾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中塞合作使塞內加爾的市場變得重新活躍,也帶動了法資向塞內加爾回流,並使法塞關係更加緊密。一些法企也通過一些合資合作等享受到帶路資本和政策支援。這樣的事在法語非洲普遍上演。”

德國經濟非洲協會主席斯特凡·利賓(Dr. Stefan Liebing)近期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德國和中國在第三方市場建立合作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做法,“非洲可以成為這一合作的示範區”。斯特凡·利賓則期待,中非合作論壇有朝一日能夠將德國與中國在非洲開展第三方合作也作為邊會討論議題之一,“我們要儘快建立起交流平臺,以利於德國企業和中國企業開展對接,並共同開發項目。”

國際社會對中非合作的高度評價以及謀求與中國開展涉非三方合作的意願日益高漲,源於近年來中非合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2015年12月4日,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時向全世界宣告:為推進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建設,中方願在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

“十大合作計劃”高度契合非洲大陸發展需求,成為國際社會對非合作的樣本。約翰內斯堡峰會後的近3年裏,中非風雨同舟、相互支援。中非經貿合作、政治交往、安全合作、人文交流、國際協作等均取得不少成果。尤其是在經貿領域,中國連續9年都是非洲最大貿易夥伴,數據顯示,2017年中非貿易額達1700億美元。

中非十大合作計劃提出以來,民生領域、工業化合作領域、基礎設施方面絕大部分任務已經落實,絕大部分項目已經提前完成,並且效果卓著。

——在民生領域,中國免除了20多個非洲國家2015年底到期的無息貸款債務;向18個非洲國家提供了多批緊急人道主義糧食援助;還在學校、醫院、清潔供水項目等民生項目上向非洲提供了大量援助。

——在工業化合作領域,中國已經成功完成了增加非洲中小企業專項貸款50億美元目標,還新設了100億美元的中非産能合作基金,同時,為非洲國家提供了15萬人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培訓。中國與非洲很多國家簽訂了協議,建設經貿合作園區。埃及的蘇伊士運河經貿合作區建設以來,産值已經達到7億美元,為當地政府繳納稅費5800萬美元,帶動就業3300人。

——在基礎設施方面,中國為非洲國家建設了一批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這些基礎設施裏,有全長480公里、號稱東非鐵路網的“咽喉要塞”的肯亞蒙內鐵路。還有從埃塞的亞的斯亞貝巴到吉布地的亞吉鐵路。在這條鐵路還未通車時,中國就用開道車把第一批糧援送到了災區。

中國與非洲各國團結互助,全面合作,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中非友好的“現在時”,也培育著中非友好的“將來時”。

中非友誼推動合作造福24億人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回顧歷史,人們不難發現,中非之間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明上交流互鑒、安全上守望相助、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的“五大支柱”,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堅實的現實基礎。

中非友誼的突出表現就是艱難時刻的患難與共。2014年3月,當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西非國家爆發埃博拉疫情後,中國先後分四批提供了總計達7.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物資和資金。中國駐疫區國家的醫療隊沒有抽身逃離,而是選擇堅守當地、與非洲朋友共患難,共同抗擊疫情。在疫情肆虐的高峰時期,在疫區工作的中國專家和醫護人員多達700人次。獅子山外交部長高度讚揚中國的幫助是在災難時期顯示出的“真正友誼”。

同樣,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當2008年5月及2010年4月中國汶川、玉樹等地先後發生重大地震災難,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國力並不富裕的非洲國家卻踴躍向中方捐款。比如,長期貧困落後、僅有101萬人口的非洲中西部小國赤道幾內亞就捐款100萬歐元,相當於每位國民捐出1歐元。

習近平曾多次強調,國之交在於民相親。2013年3月29日,他在剛果共和國議會演講時回憶起中國華僑在非洲的感人事跡,“2012年12月的一天夜裏,布拉柴維爾突降特大暴雨,郊區一些房屋被淹。3位受災的中國華僑本已脫離險境,但當他們發現鄰居對險情還毫無察覺時,又毅然冒著生命危險遊到快被淹沒的房屋邊,奮力扒開屋頂,救出了12名剛果鄰居,其中包括5名兒童。他們的義舉得到當地居民交口稱讚。”

歷經歲月的洗禮和風雨的考驗,中非友誼愈發堅實厚重。中非之間用實際行動在人類歷史和國際社會上踐行了“真、實、親、誠”的理念和正確義利觀,這份友誼也轉化為中非24億人口能夠觸摸到的福祉。

在今年8月22日舉行的外交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峰會將奏響中非人民心手相連親如一家的新旋律。峰會將進一步推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多項合作舉措,鼓勵中非人民更多參與其中,深化中非人民相知相親,為中非關係發展提供更充沛甘甜的“源頭活水”,使中非友好永續推進、薪火相傳。

“中非關係發展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再次彰顯中非團結合作的強大生機,助推發展中國家整體發展的良好勢頭,匯聚國際社會促進和平發展的正義力量。

入秋時節,北京碧空萬里,將用更加合作、開放、好客的姿態迎接非洲各國領導人,也期待著中非友好團結合作新的歷史豐碑的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