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集團第六客運分公司房30路公交車全程43公里52站,從窯上站到城關新城,多數為村間道路,從始發站到終點站一來一去全程需要三個半小時。

張宏偉是“掌舵”房30路公交車的司機師傅之一。這樣的路程,他一天要走兩趟,7個多小時172多公里的道路他至今已經走了10年。

每天200余站,每天4個班次,靠站停穩,關門起步,十年累積搭載近50萬人次的乘客。每天早到對“搭檔”例檢,燈光、輪胎、剎車氣壓......十年,他了解自己車的每一寸空間。

常坐這條線兒的老乘客都認識他,“張師傅可是個熱心腸,坐他的車暖心。”

崗位平凡卻幹得不凡

30多年前,張宏偉家門口只有一條公交線。“我六七歲的時候我爸帶我頭一回‘進城’,我坐的就是這輛公交。”如今回想這段經歷,張宏偉依舊記得公交師傅威風又帶勁兒。“長大後,我也要開大車。”夢想的種子自小便種在了張宏偉的心中。

一晃而過,張宏偉幹公交事業已經十年了。十年中的每一天,他會等每一位乘客都上車坐好或站穩後再緩緩開出站臺;每一次,他總是及時地提示乘客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乘客讓座,當乘客詢問路線時都會熱情地回答。

張宏偉和他的房30路公交車。圖片由本人提供

可是別看現在的張宏偉能夠自如地和乘客互動溝通,過去的他非常內向,與外界交流很少。“剛開始工作那會兒我在單位,同事們都説我特別老實,只知道低頭幹活。”張宏偉雖這樣調侃自己,但是他知道,要想幹好這份活兒,就得學會與人交流。“甭管説好不好,反正總是要學會與人溝通幹好這份工作。”現在的他,被這條線的乘客稱為“最暖心的公交司機”,這與他樂於與乘客溝通,悉心服務不無關係。

除了性格方面大的改變外,安全意識的培養對於公交司機來説,比其他行業要求都要專業、嚴格得多。所以無論是在每週的安全例會上,還是在每一次的出車中,張宏偉的精力都是絕對的集中。幾十個人的安危在自己手中的方向盤上,張宏偉更理解平安的意義,每一次駕駛,他都非常小心。

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清晨,行駛在半路的公交車出現了意外——汽車的左雨刷臂突然出現了故障。在傾盆的大雨中,前方的風擋玻璃一片模糊。要知道,當時正是上班和上學的時候,車上的乘客都很著急,不由抱怨起來。張宏偉知道此時肯定不能在沒雨刷的情況下冒險開車,報修又會耽誤時間。下車檢查後,他發現原來是雨刷的螺絲松了。憑著對這條路的熟悉,張宏偉冒雨跑到一百米開外的汽修商店借了工具把雨刷修好。打火,啟動,解決問題。

自此以後,張師傅的公交車裏,便會常備一些工具,一把鉗子、一把改錐、一個活動扳子,以及壁紙刀和膠帶。這些工具,是張宏偉對自己車輛安全的一種保障,更是對乘客安全的一個承諾。

自2008年加入公交工作以來,張宏偉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術和飽滿的服務熱情,帶給乘客“家”一般的乘坐體驗,一直是大家公認的好司機。每天200站,每次100多人次,靠站停穩,關門起步,累積搭載近50萬人次的乘客。每天早到對“搭檔”例檢,燈光、輪胎、剎車氣壓......十年無事故零投訴,並非偶然。

該出手時就出手

兩年前的一個初春,張宏偉從家開車到單位上班。在距離客運分公司還有兩三公里時,車流慢了下來。他下意識地瞟了一眼手錶,6點半剛過,上班時間還早。

原以為前方有剮蹭事故,待來到近前才發現比想像中嚴重,一輛小客車逆行撞上了一輛大貨車。張宏偉順著車流緩緩前進,就在他準備繞過出事地點時,眼角余光看到小客車正在冒煙,而司機還趴在方向盤上。

“人得抓緊救出來,一刻也耽擱不得。”平素就是個熱心腸的張宏偉找了個不礙事的地方把車停好,趕緊大步往事故現場跑。當得知小客車駕駛員被卡在車內,大貨車司機試過多次也沒能把人救出時,他二話不説就鑽進狹小的車廂內,雙手用力向前推擠壓變形的操作臺和方向盤。

施救過程中,儀錶盤噌噌往外躥著煙,潛藏的火苗隨時會給傷者帶來二次傷害。“危險不危險沒顧上想,就想著趕緊先把人弄出來。”

當時張宏偉已經看見了操作臺上的火苗冒出,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張宏偉真是替他們三個人捏把汗,“要是晚一秒,後果真是不敢想”。神志不清的司機剛被拖出駕駛室,火苗就躥出了車窗,隨即把小客車吞沒了。

張宏偉正在進行出車前的準備。圖片由本人提供

不僅在這樣的危難關頭張宏偉能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他的熱心腸還體現在一件件小事上,表現在各個方面。下雨天會把自己的雨傘借給沒有帶傘的乘客使用;會主動走下車抱殘疾乘客上車;能夠及時發現車中乘客的身體問題……點點滴滴的小事折射出張宏偉內心裏善的陽光。面對大家的讚賞,張宏偉笑著反問説,“看到別人有難處,伸把手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此前,踏實肯幹的張宏偉代表房山區參加了北京市大客車駕駛員技能大賽,獲得了高級駕駛員技能證書,他説這是對他所從事的這份事業重要的肯定與讚揚。

溫暖源於心中有陽光

在張宏偉的家門口,常年挂著他父親親手書寫的墨寶“忠厚傳家寶,詩書繼世長”。做人之根本是忠厚,張宏偉將其銘記在心。無論是在工作中,亦在家庭裏,對於老人,孩子他都是抱有同樣的愛護之情。

“每次我父母外出回來告訴我,坐公交時師傅對他們特別照顧,我心裏就特舒坦。”張宏偉知道他能做的也不多,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我也身為人父,也有七十多歲的父母,他們也經常坐車出門。我不可能總陪在他們身邊,可其他人的父母就在我身邊,我若能好好照顧他們的父母,有時候多等一兩分鐘,讓老人少走一步也是好的。如果我們都能夠照顧好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那麼在自己的老人和孩子單獨出門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就能更放心?”把乘客當親人一樣對待,張宏偉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順理成章。

這麼多年來,具體做了多少好事,張宏偉已經記不起來了。“力所能及地幫助乘客只是舉手之勞,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在他眼裏,做好事兒不分大小,重要的是要將“舉手之勞”進行到底,將自己心中的那份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