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公佈了7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最新數據。總體來看,當前中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過,投資、消費、就業等領域一些個別數據的波動,也引起了各方注意。對此,專家指出,前期基數較高、季節性因素、主動調整結構等都會對短期經濟數據産生一定影響,因此對於這種變化還需要理性看待。如果從趨勢性變化和宏觀視角來看,短期數據的波動實屬正常,不影響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投資結構比速度更重要投資增速,一直是經濟運作的重要指標。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55798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一方面,投資增速放慢而經濟保持平穩運作,本身就體現了中國經濟內生動力的增強以及對投資依賴的降低;另一方面,前期基數過高也意味著同樣投資增量對應的增長率會更低一些。同時,去杠桿對於防範和化解經濟風險是必要的,但一些地方在工作推行過程中也存在簡單化問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部分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投資形成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對本報記者説。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看來,投資結構的改善更值得關注。更為詳細的數據顯示,1—7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3%,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回升;民間投資增長8.8%,也是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製造業和民間投資增速的回升,説明投資結構是在優化的,內生動力結構也是在改善的。”劉愛華説。分析人士認為,在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投資的方向和結構比速度更重要,單純擴大投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不會很高。事實上,另一組數據也證明了如今的投資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益。1—7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增長34.1%,教育投資增長9%,衛生投資增長11.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17.6%。消費總體態勢依然強勁在7月公佈的數據中,消費亦格外引人關注。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34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這種波動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消費動力出現衰減呢?劉愛華強調,0.1—0.2個百分點月度之間的波動是比較正常的,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波動和目前消費結構的變化有很大關係。從累計增速看,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3%,仍然在合理範圍內。劉愛華認為,今年上半年,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長仍然快於每人平均GDP增長,對消費潛力的釋放形成了有力支撐。從中長期看,中國消費市場的擴容、消費結構的升級的態勢是沒有改變的,消費平穩增長是有支撐條件和基礎的。“隨著新經濟、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消費的外延其實也在不斷擴展。特別是服務消費佔比明顯提升。不過,現行統計體系下的指標卻難以迅速反映出這些方面的變化。例如,有些商品介於投資品和消費品之間,像裝修建材等産品往往被統計在消費之內,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投資波動的影響,因此這部分也影響著消費指標的波動。”張永軍説。叢亮指出,中國消費的增長一方面可能受制于收入,另一方面可能受制于供給。未來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順應整個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增加相應的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有望既增加中高端供給,又滿足消費升級需要,讓整個經濟形成一種良性迴圈。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多位專家強調,辯證看待數據波動,才能理性把握經濟格局。一季度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快速回落是導致投資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透露,未來將把加快結構調整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進一步釋放國內市場潛力,積極有序做好擴大內需相關工作。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略有回升,是否意味著就業形勢變得嚴峻呢?“短期內失業率有所抬頭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暑期開始新一屆大學畢業生走向勞動力市場,帶來了就業壓力的季節性升高;二是部分農民工夏季返鄉收割播種後重新尋找工作過程中出現摩擦性失業升高。這些影響應該不會持續太久。”張永軍説。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5個夏糧生産省份調查,今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3872萬噸,比上年減少306萬噸,下降2.2%。但是,專家指出,儘管略有下降,今年夏糧仍屬於好收成。因為2017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4052萬噸,屬於歷史第二高位。與之相比雖略有下降,但這一收成也不能説差。何況,受天氣等因素影響,糧食産量有所波動是正常的。專家表示,判斷經濟形勢關鍵要把握髮展的“勢”。從供給側來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勢頭明顯、經濟結構在持續優化,供給品質明顯提高;從需求側來看,不管是消費、投資還是出口,都有穩定增長的基礎,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支撐條件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中國經濟持續平穩的基本面不會發生變化,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向好態勢也不會發生變化。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佈了7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最新數據。總體來看,當前中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過,投資、消費、就業等領域一些個別數據的波動,也引起了各方注意。對此,專家指出,前期基數較高、季節性因素、主動調整結構等都會對短期經濟數據産生一定影響,因此對於這種變化還需要理性看待。如果從趨勢性變化和宏觀視角來看,短期數據的波動實屬正常,不影響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
投資結構比速度更重要
投資增速,一直是經濟運作的重要指標。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55798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
“一方面,投資增速放慢而經濟保持平穩運作,本身就體現了中國經濟內生動力的增強以及對投資依賴的降低;另一方面,前期基數過高也意味著同樣投資增量對應的增長率會更低一些。同時,去杠桿對於防範和化解經濟風險是必要的,但一些地方在工作推行過程中也存在簡單化問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部分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投資形成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對本報記者説。
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看來,投資結構的改善更值得關注。更為詳細的數據顯示,1—7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3%,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回升;民間投資增長8.8%,也是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製造業和民間投資增速的回升,説明投資結構是在優化的,內生動力結構也是在改善的。”劉愛華説。
分析人士認為,在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投資的方向和結構比速度更重要,單純擴大投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不會很高。事實上,另一組數據也證明了如今的投資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益。1—7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增長34.1%,教育投資增長9%,衛生投資增長11.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17.6%。
消費總體態勢依然強勁
在7月公佈的數據中,消費亦格外引人關注。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34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這種波動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消費動力出現衰減呢?劉愛華強調,0.1—0.2個百分點月度之間的波動是比較正常的,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波動和目前消費結構的變化有很大關係。從累計增速看,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3%,仍然在合理範圍內。劉愛華認為,今年上半年,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長仍然快於每人平均GDP增長,對消費潛力的釋放形成了有力支撐。從中長期看,中國消費市場的擴容、消費結構的升級的態勢是沒有改變的,消費平穩增長是有支撐條件和基礎的。
“隨著新經濟、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消費的外延其實也在不斷擴展。特別是服務消費佔比明顯提升。不過,現行統計體系下的指標卻難以迅速反映出這些方面的變化。例如,有些商品介於投資品和消費品之間,像裝修建材等産品往往被統計在消費之內,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投資波動的影響,因此這部分也影響著消費指標的波動。”張永軍説。
叢亮指出,中國消費的增長一方面可能受制于收入,另一方面可能受制于供給。未來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順應整個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增加相應的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有望既增加中高端供給,又滿足消費升級需要,讓整個經濟形成一種良性迴圈。
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
多位專家強調,辯證看待數據波動,才能理性把握經濟格局。
一季度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快速回落是導致投資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透露,未來將把加快結構調整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進一步釋放國內市場潛力,積極有序做好擴大內需相關工作。
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略有回升,是否意味著就業形勢變得嚴峻呢?“短期內失業率有所抬頭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暑期開始新一屆大學畢業生走向勞動力市場,帶來了就業壓力的季節性升高;二是部分農民工夏季返鄉收割播種後重新尋找工作過程中出現摩擦性失業升高。這些影響應該不會持續太久。”張永軍説。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5個夏糧生産省份調查,今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3872萬噸,比上年減少306萬噸,下降2.2%。但是,專家指出,儘管略有下降,今年夏糧仍屬於好收成。因為2017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4052萬噸,屬於歷史第二高位。與之相比雖略有下降,但這一收成也不能説差。何況,受天氣等因素影響,糧食産量有所波動是正常的。
專家表示,判斷經濟形勢關鍵要把握髮展的“勢”。從供給側來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勢頭明顯、經濟結構在持續優化,供給品質明顯提高;從需求側來看,不管是消費、投資還是出口,都有穩定增長的基礎,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支撐條件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中國經濟持續平穩的基本面不會發生變化,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向好態勢也不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