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擔任該領導小組組長,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及澳門特首崔世安均擔任小組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港澳特首第一次被納入中央決策組織。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與國家其他區域經濟發展不同,由於涉及香港和澳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國兩制”的制度特點,將香港和澳門地區的領導人納入中央決策組織,有利於大灣區戰略更好地實施。

《香港文匯報》報道稱,首次有香港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參與中央高層架構的工作,這顯示出中央對港澳在大灣區建設及港澳融入國家方面,給予了充分重視和信任。

高級別小組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由國家發改委擔任統籌執行的角色。除了組長韓正、小組成員林鄭月娥和崔世安,小組其他成員還包括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以及國家相關部委的主要負責人。

據“長安街知事”報道,由韓正負責領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具體工作,此前已有跡象。

今年6月,韓正在中南海紫光閣分別會見了林鄭月娥與崔世安,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聽取意見和建議。韓正表示,希望香港、澳門抓住歷史性機遇,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除了粵港澳大灣區,韓正還“兼職”多個區域建設或發展的領導小組組長,如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組長、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等。

邁入發展新階段

自去年年初開始,粵港澳大灣區吸引了各界關注的目光。

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2017年7月,在習近平總書記見證下,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正式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

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科學規劃大灣區”列入2018年核心工作。作為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將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此外,黨的十九大報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凸顯了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戰略意義。

業內專家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首次會議的召開,意味著大灣區建設進入了新階段,相關規劃有望陸續出臺。

陳耀表示,國家成立了專門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表明中央對大灣區建設的高度重視。對於國家跨行政區域的區域經濟發展,必須要有有力的協調組織來推進發展規劃順利實施。該領導小組的成立對於貫徹中央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意圖,具有重要意義。

“首次會議的召開預示著未來有國家專門機構進一步領導和推進大灣區規劃的實施和落地。”陳耀説。

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此次會議對於下一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方向發展。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也為香港、澳門拓展腹地和縱深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和空間。

對於下一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難題和挑戰,陳耀認為,關鍵在於如何在保證“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下,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的經濟聯繫與合作。既要保持“一國兩制”原則“不走樣”,也要促進內地與港澳地區融合發展。未來要加強體制機制的順暢運作,破除生産要素自由流動障礙,克服不利於融合發展的、不利於在更大範圍有效配置資源的制度性問題,使其更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

在宋清輝看來,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三個方面的難題:一是在“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下,協調工作不易;二是如何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持續“加盟”;三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能對大灣區周邊城市的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衝擊。

“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這一全新組織的領導下,相信這些問題和挑戰都會被克服。”宋清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