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北極圈內部分國家氣溫高於往年,但北冰洋無明顯異常;如持續變暖將威脅北極熊等物種

今年夏天,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北半球國家被熱浪席捲。北京連發23個高溫預警,東北多地高溫突破歷史極值;日韓出現大範圍高溫熱浪;英國部分地區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乾旱夏天的紀錄;加拿大魁北克省遭遇幾十年罕見連續高溫。

被稱為“地球冰箱”的北極,也未能倖免。近日,“北極圈現32℃罕見高溫”“北極海冰融化,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等文章刷屏,再次引發公眾對全球變暖和北極熊生存現狀的擔憂。

網傳文章提到,這一異常背後反映的是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冰快速減少,對北極熊等生物構成了嚴重威脅。研究北極氣象的科學家預測,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完全消失。也就是説,北極熊等生物可能在未來40年滅絕。

對於網傳文章的觀點,專家指出,北極地區正在逐年變暖,但文章內容存在誇大成分,科學性不足。今年夏季,北極圈內部分國家氣溫高於往年,但北冰洋,即北極主體地區氣溫並未出現明顯異常。

對於北極熊的生存問題,專家指出,雖然近20年全球變暖速度趨緩,但在“北極放大”效應下,北極變暖速率快於其他地區。未來如果北極繼續變暖且速度較快,將給北極熊等物種帶來威脅;但目前北極地區氣溫和海冰變化成因複雜,各國研究者尚無定論,精確預測變化速率還十分困難。

真相1

北極主體部分氣溫未現反常

近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佈“2018年7月全球最高氣溫距平分佈圖”。據該中心監測,北極圈內一些氣象站觀測到超過30℃的氣溫,並且連續3天平均最高氣溫處於歷史最高點。其中,挪威和芬蘭分別出現了33.5℃和33.4℃的高溫。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國玉研究員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説,從氣溫看,今年7月北極地區大陸部分出現氣溫異常,北歐地區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以及烏拉爾山以西的歐洲北極地區,月平均最高氣溫高於往年,變暖非常明顯;而北冰洋即北極的主體部分,氣溫和海溫監測數據並未出現反常。

從海冰面積看,任國玉介紹説,今年六七月份北極海冰範圍比常年偏小,這意味著前期近地面空氣和海表比常年要暖,但海冰範圍與去年接近,並非“史上最小”。歷史上北極海冰面積最小是2012年,今夏北極海冰面積多於2012年。

他同時提醒,在多地“高燒”的同時,也有地方在變冷。比如,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美國東南部,7月平均最高氣溫比常年低2到4攝氏度。

任國玉認為,這表明今年夏天歐洲北極地區高溫與全球氣候變暖背景有一定聯繫,但直接影響因子不是人類活動,而是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大氣環流異常,令北半球中高緯度有些地區變得更暖,有些地區變得更冷。

真相2

北極熊最大威脅是海冰喪失

目前,北極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並評級為“易危”物種。《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北極熊列為“尚無滅絕危險但有可能瀕臨滅絕”的物種。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IUCN估計,目前北極熊數量在22000到31000隻之間。2015年,IUCN最新評估顯示,北極熊19個種群裏有1個在增長,3個在衰退,6個趨勢穩定,剩下9個數據不足。由於全球變暖造成北極海冰融解,到本世紀中期北極熊數量將減少超3成,氣候變遷未來將繼續嚴重威脅北極熊的生存。

WWF研究認為,氣候變化造成的海冰棲息地喪失是北極熊生存的最大威脅。

原因在於,北冰洋海面凍結而成的海冰,是北極熊捕捉海豹、休息和繁殖的棲息地。隨著近幾十年間的氣候變暖,夏季海冰面積正持續縮小。北極熊必須移動更長的距離,去尋找可供落腳的海冰。

在大多數地區,北極熊會在海冰融化時上岸,直到冰層重新凝結,再回去打獵。一些北極熊可能因此營養不良,在極端情況下,特別是有幼崽的母熊可能陷入饑餓。在新的海冰環境中,北極熊也不太容易捕獲海豹等傳統獵物。

氣候變化並非唯一威脅因素。除此之外,造成嚴重威脅的因素還包括捕獵等人類活動、礦産資源和能源的開採、污染物的産生和空氣污染、航運、與旅遊相關的活動和疾病。

據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管理局估計,過去10年中有400到500頭北極熊被狩獵者捕殺,它們的皮毛、熊掌及牙齒被用於商業買賣。

WWF認為,由於氣候變化迫使北極熊在陸地停留更長時間,更頻繁地與人類接觸,這些相互作用有時會對人類和熊都産生嚴重影響。此外,隨著北極冰層融化,更多的航運和石油、天然氣開發活動也將影響北極熊及其棲息地。

■ 預測

未來北極會繼續變暖嗎?

任國玉告訴記者,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由於“北極放大效應”,近幾十年來北極變暖速率快於世界其他地區,升溫趨勢非常明顯。

“如果北極繼續變暖且速率較快,北極熊等物種將面臨危險。但對未來北極變暖的速率,目前的預測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他説。

主流觀點認為,北極變暖由人類活動導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氣溫升高,北極地區由於冰雪反饋等作用變暖更加明顯。但有研究者認為,近幾十年全球和北極地區氣溫變化與年代以上尺度氣候自然變率有關。

還有科學家認為,海冰融化可能部分與氣溶膠沉降有關。暗色的氣溶膠落在海冰表面或陸地冰川、積雪表面,降低了海冰和冰雪的反射率,下墊面吸收更多太陽光,這樣就更易融化。

目前,溫室氣體造成氣候變暖、氣候自然變率、大氣氣溶膠濃度和沉降、洋流對北極暖化和海冰消減帶來的影響,各自貢獻有多大,仍在進一步研究中,任國玉説。但他同時指出,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北極乃至全球變暖仍將繼續,海冰將繼續融化,未來幾十到上百年內,北極的夏天或許真的就沒有海冰了。

樂觀情況下,如果北極變暖一定程度上由氣候自然變率引起,或許未來一段時間後北極地區進入自然波動的冷週期,那時可抵消一部分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快速氣候變暖。(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