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沂到上海,沒有通高速的時候需要跑35個小時,2000年12月京滬高速公路開通以後,11個小時就到了。”來自山東臨沂郯城的徐海説。

徐海今年42歲,是郯城勝軍運輸有限公司的貨車司機。京滬高速這條路,他已經跑了18年。

圖為嚕蘇收費站。 謝藝觀 攝

日前,由中國交通部主辦的“暢行高速公路 共話改革發展”系列採訪活動走進山東。跟隨採訪團,記者在嚕蘇收費站見到了徐海本人。

他告訴記者,“當司機雖然風險大,但自己文化水準也不高,就選擇了這條路。而且,掙的錢自己還是相對滿意。”

原來京滬高速還沒開通時,他的收入並不可觀,高速開通後,帶動了周邊産業的發展,工資也水漲船高,“純收入已經由原來的兩千多元漲到了現在的七八千元。”徐海坦誠。

運輸公司和徐海簽了勞動合同,也為他交了商業保險,等到退休的時候,會一次性補發6個月的工資。

圖為徐海在接受媒體採訪。 謝藝觀 攝

徐海平時經常一個人跑短途。如果跑長途,公司要求兩人搭班輪流開,以確保運輸安全。

“現在一天只開五六個小時,一週平均跑二十多個小時。”徐海告訴記者。

沿線服務區經過改造後,食宿條件改善很多,“現在服務區飯菜不貴,品種也多樣,挺喜歡在這裡吃”,徐海説。

路上休息的時候,時間短的話,徐海會選擇在車裏湊合,時間長的話,則去服務區的賓館裏住。

在2000年之前,他們是不敢去賓館睡的,“因為怕貨物、車輛零件被偷,只能在車裏將就一晚,冬天特別冷,想找個喝熱水的地方都沒有。”徐海表示。

圖為京滬高速路上的綠色通道。謝藝觀 攝

“那時候路況也特別差,像坐蹦蹦床一樣,哪像現在這麼平坦。”徐海回憶起當時的場景。

徐海最難忘的是第一次上京滬高速。本來35個小時的路程,11個小時就能跑到。

“這還是因為中途要休息,檢查輪胎和貨物,基本是兩個服務區一停,如果不停的話,7個小時就能到了,京滬高速的開通為我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徐海告訴記者。

徐海最常運輸的是蔬菜,蔬菜主要來自種植歷史悠久的紅花鎮,大量銷往上海地區。

沒有通高速的時候,運輸時間太長,菜到達上海已經不新鮮或者開始腐爛,“為了儘量減少損失,只能拼命趕路”,徐海表示。

京滬高速開通後,蔬菜的新鮮度有了保證,價格也升了上去。

隨著電商運輸平臺的建立,綠色通道免費政策的實施,徐海感慨,“運輸正變得越來越方便。”(謝藝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