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幹部選拔培養,事關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引進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經過鍛鍊和培養,充實到基層領導班子和各級機關,是我國幹部人才工作中長期行之有效的制度設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更加注重讓優秀大學畢業生在基層“墩苗”,並從基層一線和艱苦的地方選拔鍛鍊年輕幹部,年輕幹部工作出現新氣象。但在實踐操作中,要警惕“墩苗”變“鍍金”的苗頭。

比如,一些地方片面強調年輕幹部的多崗位鍛鍊,導致基層歷練如“蜻蜓點水”,還沒熟悉情況就換了崗位。有的大學生在基層沒待多久,就被上級機關借調。有的人雖然到了基層,但待在辦公室多,忙於寫材料、統計報表,成了“表哥”“表姐”,和群眾交流少,不了解基層真實情況。有的大學生自視甚高,存在優越感,甚至擺官架子,聽不得意見,被認為眼高手低。有的急於求成、急於提拔,把基層當“跳板”,預設發展路線圖,導致工作中盲目決策,一旦一兩年“仕途”沒動靜就焦躁不安,甚至動起了“跑官”的歪腦筋。

“墩苗”變“鍍金”,固然有基層在培養年輕幹部方面設計不夠科學、工作不夠細緻的客觀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少數年輕幹部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缺乏為人民服務的真切情懷,考慮個人得失、一時進退的多,考慮工作大局、百姓冷暖的少。

基層是大舞臺。只有真正投身到幹事創業的廣闊天地中去,實實在在為當地群眾辦實事,才能有克服重重困難的不竭動力。如果老想著自己職務的晉陞,就會感覺很焦慮,每天都是煎熬。

基層是大熔爐。從大學生到領導幹部的角色轉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在紮根中熟悉基層,從一次次“碰壁”中吸取教訓,才能真正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後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在制度設計上,各地組織部門應儘快完善、細化大學生引進、培養的具體措施,將“墩苗”落到實處。在選拔培養年輕幹部中,要更加注重其在基層和群眾中摸爬滾打的經歷,在基層做出的實績,在基層幹部群眾中的口碑,而不能讓年輕幹部把基層當跳板、把崗位當鍍金,産生“時間到了自然會提拔”等錯誤認識。(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