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過後,山青如黛。青翠欲滴的雪松,傲然挺拔的青桐,婀娜多姿的金絲柳,在伏牛山深處聚整合一片生機盎然的人造林海,與整齊的階梯式露天採礦場相呼應,形成了一道美麗的礦山地質旅遊風景線……
▲整治後的楊樹洼尾礦庫。
這裡就是亞洲最大的鉬礦區,第二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洛陽鉬業集團礦業有限公司三道莊鉬礦。在這裡工作已40年的礦山公司副經理杜紅波介紹説:“這裡原來是個排渣場,如今已經被改造成了環境優美的‘礦山公園’。”
亂挖濫採,綠水青山遭重創
位於豫西伏牛山區的欒川縣,礦産資源豐富,大山深處蘊藏著鉬、鎢、鉛、鋅、金、銅、鐵、石煤、銀、錳、硫、螢石、白雲岩、大理石等12類50多種礦藏。特別是鉬、鎢儲量大、品位高,是世界特大型有色金屬礦床,已探明鉬金屬儲量222萬噸,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譽為“中國鉬都”。
欒川鉬資源的開發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伏牛山區,欒川礦業發展風起雲湧,一時間,國營、民營、個體採礦者蜂擁而上,山上礦硐星羅棋佈,山下選礦企業隨處可見。1985年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欒川境內的赤土店、冷水、石廟、陶灣、三川、廟子等鄉鎮共有鄉辦、村辦、隊辦小型鉬選廠500多家,各類採礦體5087個,從業人員近3萬人。巔峰時期,一座僅兩三平方公里的山頭上分佈著大小硐口120多個。在三道莊礦區一平方公里範圍內,就先後涌入採礦單位74家,分佈硐口114個。僅1985年~1988年間,該礦區就亂採哄搶礦石1086萬噸,含量0.2%以下的礦石全部被廢棄,正規設計可開採70年的鉬礦,僅3年時間就被破壞得面目全非。
説起當年的開採“盛況”,杜紅波記憶猶新:“那時候,到處是採點,在山上開個口子就能挖礦,根本沒人管。國營礦在上面挖,私人在下面挖,塌方事故經常發生。”
持續整治,力遏無序開發亂局
礦業的無序開發,使欒川的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昔日的綠水青山變得千瘡百孔。為徹底遏制礦産資源無序開採問題,欒川縣委、縣政府痛下決心,寧可經濟發展受損失,也要把礦業開發秩序整頓好,還欒川人民一個藍天、青山、碧水的美麗家園。
從2000年開始,欒川縣先後組織10余次礦業秩序專項整頓,遏制住了無序開採的局面。2005年後,由於鎢鉬金屬市場價格一路飆升,礦業秩序混亂的狀況死灰複燃,對此,縣委、縣政府將“治亂、治散、治本”通盤考慮,強力推進大規模礦産資源開發秩序整頓與規範工作。
2003年任縣地礦局局長、如今已經退休的王學回憶起那段日子,感觸頗多:“2005年前後那幾年,對非法採礦整頓力度最大,我們的壓力也最大。”
頂著各種壓力,欒川縣數年間關停各種硐口2000余個,取締小選廠小碾子3000余個,查處超層越界、以採代探等違法活動近百起,依法處理違法採礦百餘人,從而使全縣的礦業秩序基本上邁向了健康有序的軌道,一個山清水秀的欒川重現群眾面前。
資源整合,合出礦業新天地
2004年7月,河南省政府在全省啟動煤炭、鋁土礦資源整合,使礦産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減少礦山企業數量,提高生産規模和資源回採率,確保全省礦産資源的合理有序開發。由此,欒川縣對全縣鉬礦企業開始了整合。在礦業秩序整頓中,先後對三道莊、南泥湖、上房溝三大鉬礦區周邊的20多個採坑口進行整合,首次實現了三大鉬礦區的露天開採。
2007年,河南省組織開展了以金、鉬、鐵為重點的新一輪資源整合。2008年初,省政府下發了《全省鉬礦資源整合方案》。
從2008年開始,欒川縣堅持“以整頓促整合,以整合促規範,以規範促發展”的原則,依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多方出資,合作共贏”的精神,搭建了一個開展優勢資源整合的融資平臺。
同時,建立退出機制,提出倒逼機制,兼顧市場規律和地質規律,採取有償轉讓、低價入股、破産重組、到期登出等方式,對域內優勢礦産資源企業進行整合,促成了洛鉬集團對三強礦業、九揚礦業、大東坡礦業的控股經營,結束了三道莊礦區多年來存在的“上露採,下地採”的歷史。鑫川礦業公司對周邊24個礦業權和60余處生産、半生産、廢棄的坑口進行整合,投入地勘資金5000萬元,探獲鉛鋅鉬資源儲量30萬噸,投入近千萬元對礦山地質環境工作進行了恢復和治理。洛陽豐瑞公司對周邊25家螢石採礦權整合後,不僅使地質環境得到了恢復,而且採礦量比原來增加了3.5倍。
綠色生態,礦山發展新標配
站在三道莊礦區的一處平臺上,一片20萬平方米的“人造林海”展現在記者眼前。放眼望去,雪松、刺柏、紅櫨、青桐鬱鬱蔥蔥,一座古樸的涼亭點綴其間。“這裡原來是水首溝排渣場,是我們治理的第一個排渣場。”杜紅波告訴記者。
▲水首溝排渣場綠化區。資料圖片
水首溝排渣場是洛鉬集團3萬噸/天露天礦的排渣場之一。原為一條長700米、寬300米、深170米的山谷,谷底標高1400米,設計堆排廢石1612萬立方米。2005年,洛鉬集團首次對水首溝排渣場進行治理,形成20萬平方米的“人造平原”。2006年,集團投資400余萬元,出動挖掘機、推土機、鏟車等各類設備1000余臺次,對排渣場進行了平整和培土,結合當地氣候條件種植適合高寒山區生長的雪松、刺柏、紅櫨、青桐等16個樹種,共計5萬餘株,形成了四縱四橫的礦山園林景觀,不僅開創了豫西地區礦山行業植被恢復的先河,而且為欒川的旅遊業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線。2010年,水首溝排渣場綠化區被評為“2009年度中國生態小康示範基地”。
截至2017年底,洛鉬集團先後投資8136萬元,對渣場實施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土地復墾與生態恢復,累計綠化復墾面積151萬平方米。通過持續的綠色礦山建設,三道莊礦區最終將形成碧波盪漾、綠樹成蔭的現代化工業旅遊區。
▲水首溝排渣場綠化區。資料圖片
洛鉬集團建設綠色礦山的腳步沒有停止。2018年,公司投入540余萬元對大石碴排渣場、永久邊坡、永久道路進行生態環境治理恢復,目前已完成150畝渣場的綠化工作。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張興遼告訴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河南礦業發展中已深入人心,綠色、生態已成為礦山發展的新標配。目前,河南省自然保護區礦業權退出率已超過80%。2018年,河南廳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進一步加強露天礦山開發與綜合整治工作,明確要求構建部門協同、三級聯創的工作機制,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進程,力爭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本報記者 張永強 通訊員 崔世俊 石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