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亞的一家同仁堂藥店內,一名非裔員工正在稱草藥。
約翰內斯堡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彭奕(中)與兩名非裔學生合影。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國與南非,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但建交20年來,從來不缺兩國民眾友好往來的生動故事。日前,本報記者走訪南非約翰內斯堡、比勒陀利亞等地,聽當地民眾與華僑華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中南之間的民心越走越近、友誼越結越深。
“學中文對未來很有幫助”
中國結、水墨畫、功夫扇、紅燈籠……走進約翰內斯堡奧克蘭公園附近的一棟小樓,中國元素隨處可見。這裡是約翰內斯堡大學孔子學院,由約翰內斯堡大學與中國南京工業大學共同創建,是南非5所孔子學院之一。
一名穿著藍色碎花裙、梳著一頭小辮子的非裔女孩走向記者,笑容有些靦腆。然而,她一開口,極其流利的中文自我介紹著實讓人吃了一驚:“你們好。我叫韋安,是約翰內斯堡大學生物化工和植物學專業的學生。”
韋安在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及中國傳統文化還不到5個月。今年5月,憑藉一段《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文演講,她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南非賽區決賽中勇奪一等獎,並因此有機會在7月初前往中國參加總決賽。
“這是我第一次去中國,去看了天安門,爬了長城。今後我還想去那裏留學。”説起剛剛結束的中國之行,韋安的話多了起來。
如今,韋安身邊的許多同學都在孔子學院選修課程。“我們對書法、太極等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我們相信,學習中文對自己的未來很有幫助,會讓我們今後在進入當地中資企業工作時更有競爭力。”
約翰內斯堡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彭奕介紹説,自2015年開始招生以來,學院註冊學員人數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000多人。除了教授中文和中國傳統文化之外,學院還與當地大學在學術研究領域建立密切合作,並在社區經常舉辦太極培訓、技術培訓等活動。
“習近平主席在南非多家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專門提到孔子學院,這讓我們倍受鼓舞。我們對於孔子學院今後的發展更有信心。”彭奕説。
“他們對中醫藥很熟悉”
在比勒陀利亞非裔民眾聚集的森尼塞德街區,一家挂著中文招牌的店舖格外醒目:“北京同仁堂”,黑底金字,頗具“中國范”。還未進門,一股清淡的中草藥香撲面而來。
在採訪的近1個小時裏,走進店裏諮詢或買藥的顧客絡繹不絕,有的病人還從60公里之外的地方趕來做針灸治療。“今天病人還不算多。每月月初和月末,顧客特別多。”店長呂小梅説,“許多顧客能用中文報出藥名。他們對中醫藥很熟悉,也很信任。”
如今,這樣的中醫藥店在南非不只一家。據北京同仁堂非洲首席代表鐘鵬介紹,自2016年11月進入南非以來,同仁堂已在比勒陀利亞、約翰內斯堡和德班這3座城市開設了5家門店,都設有診所,有醫生坐診。
“許多非洲朋友相信,萬物源於自然,這與中醫講的‘天人合一’是相通的。”鐘鵬説。早在2001年,南非政府就通過了聯合健康法案,確定了中醫的合法地位。
在積極開拓南非市場的同時,中國中醫藥企業還進入社區開展義診活動,與當地高校合作開設中醫針灸培訓課程,還建立中醫藥博物館,讓民眾了解中醫藥歷史與其承載的中華文化。因為中醫藥,南非民眾多了一個增進健康的新選擇,中南兩國民眾之間也更相親相通。
“做任何能改善中南關係的事”
6月,一則新聞在南非社會引起很大關注——2018中非野生動植物保護論壇在約翰內斯堡舉行。在在非僑社及中資企業的支援下,論壇不僅發佈了《2018中非野生動植物保護論壇倡議書》,還向非洲最具影響力的穿山甲保護組織捐贈了GPS追蹤設備。
對此,南非環境事務部、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非洲穿山甲行動組織等各方給予盛讚。
“那次論壇籌備期間獲得了將近200家南非華人社團的支援,很不容易,也很有意義。”説起那次論壇,作為活動主辦方及發起方之一,環球廣域傳媒集團總裁南庚戌依然十分感慨。
在南非從事多年傳媒工作,為何跨界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南庚戌向記者坦言,這個想法在心中已醞釀很久。“在此之前,一些非洲國家民眾認為中國是消費野生動物的主要國家之一。我希望通過具體行動,在非洲民眾非常關心的野生動物保護問題上,讓他們對華僑華人以及中國的印象有所改觀。”
論壇應運而生。接下來,當地華人社團、中資企業還將繼續通過捐助的形式,幫助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更好地開展工作。南庚戌計劃將論壇辦成一個年度性會議,對民眾作出持續性的提醒。“在開展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的行動中,有華僑華人以及中資企業的身影、行動和支援,這是最重要的。”
來自當地社會的關注與好評是最大的褒獎。“任何能夠改善中南乃至中非關係的事,任何能夠讓當地民眾對中國印象更好的事,我們都願竭盡全力。”南庚戌説。
(本報約翰內斯堡7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