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疫苗陷輿論風波還要接種嗎?該打還是要打!

國産疫苗再度陷入輿論風波,這一次的導火索是接連被爆出狂犬病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問題的國産疫苗企業---長春長生。21日,一篇名為《疫苗之王》的網文在社交媒體刷屏,看過後的許多人連忙翻找自家孩子的疫苗本,他們發現,孩子接種的疫苗裏,不止百白破疫苗,還有水痘、甲肝等,都是來自長春長生。一時間,越來越多人表達對國産疫苗的質疑和不信任。

專家提醒廣大家長,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消滅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家長應保證兒童能及時接受預防接種。

一週內國産疫苗接連“被曝”問題

此次風波緣起于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通告稱,國家藥監局根據線索組織檢查組對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春長生”)生産現場進行飛行檢查。檢查組發現,長春長生在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産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産品質管理規範》(藥品GMP)行為。根據檢查結果,國家藥監局迅速責成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收回長春長生相關《藥品GMP證書》。

16日早,長春長生的母公司長生生物發佈公告,表示正對有效期內所有批次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實施召回。

然而,造假的不止狂犬病疫苗。7月19日晚間,長生生物在深交所官網發佈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收到《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表示,沒收庫存的“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186支;沒收違法所得85.9萬元。處違法生産藥品貨值金額三倍罰款2584047.60元。罰沒款總計344余萬元。其公告還顯示,目前,公司百白破生産車間已經停産。百白破疫苗是一種主要面向3月齡-6周歲兒童接種的,用於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的疫苗。

記者查閱發現,對長春長生百白破疫苗的查處其實發生在2017年10月。2017年11月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向社會通報相關情況。該發言人稱,總局接到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檢院,下同)報告,在藥品抽樣檢驗中檢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批號為201605014-01、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批號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經查,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該批次疫苗共計252600支,全部銷往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該批次疫苗共計400520支,銷往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銷往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0000支。

該發言人提示,該2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合格,可能影響免疫保護效果,但是對人體安全性沒有影響。

所以,這一次針對長春長生的處罰,其實就是去年查處後的結果。

廣東未採購涉事批次“問題疫苗”

事件發生後,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廣東省疾控中心,核實發現,目前廣東地區可接種的12個品規狂犬病疫苗中,有長春長生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但廣東並未採購該公司生産的涉事批次的百白破疫苗。省疾控中心提醒,對於已經接種該企業生産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人群,尚未完成全程接種的,使用另一個品牌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繼續按原程式完成接種;已經完成全程接種者,等待國家藥監局的進一步通知,目前不建議重新接種。

國産疫苗還要接種嗎?

記者了解到,長春長生是目前國內較大的疫苗生産企業,此次接連被曝出問題,讓許多家長産生對國産疫苗的不信任感。不過,記者提醒,預防接種工作是公認的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衛生干預措施之一。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消滅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也是每個孩子享有的權利,希望廣大家長能夠保證讓孩子及時接受預防接種。

事實上,今年是我國實施免疫規劃40週年。自1978年我國開始實施免疫規劃以來,消除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質炎,控制B型肝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結核、日本腦炎等疾病。疫苗在疾病防控中發揮巨大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我國兒童免疫規劃覆蓋12種疫苗可預防疾病,基本上覆蓋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所有重點疫苗種類,而且個別疫苗我國已經先於其他國家納入兒童免疫規劃,比如日本腦炎疫苗。

那麼,是不是進口疫苗一定比國産疫苗好呢?其實,在今年5月,國家藥品監管局聯合國家衛健委召開的疫苗工作媒體見面會上,國家藥品監管局藥化監管司郭秀俠調研員就曾公開表示,2011年,中國疫苗監管體系通過WHO的國家監管體系評估。此項評估既是對一個國家疫苗監管機構能力的全面考量,也是該國疫苗生産企業申請WHO産品預認證並進入國際採購渠道的基礎和前提。我國疫苗品質能夠達到國際標準,是可信賴的。

專家還表示,無論是國産疫苗還是進口疫苗,都嚴格按照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嚴格的上市前臨床研究,生産符合GMP要求,每批疫苗經過嚴格批簽發檢驗合格後才能上市使用。國産和進口的同種疫苗,在品質標準、安全性和使用上沒有明顯的差別。

免疫規劃讓廣東減少死亡20多萬人

在廣東,免疫規劃實施40年來,更是取得顯著成效。記者從廣東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廣東省自1955年後無天花病例;連續24年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連續15年無白喉病例報告;2012年實現消除新生兒破傷風的目標;5歲以下兒童B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16.72%,下降至2013年0.97%;全省麻疹疫情大幅下降,流腦、日本腦炎等發病率穩步下降。40年的普及兒童免疫,使廣東減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破傷風等疾病發病共1150多萬人,減少死亡20多萬人。

在此前的採訪中,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劍峰以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為例告訴記者,20世紀60年代初期,廣東省每年約報告500-5000例脊髓灰質炎病例,實施計劃免疫後,發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至今未發現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

另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極強的傳染力,可通過空氣傳播,嬰幼兒感染麻疹後的並發癥是引起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實施麻疹免疫規劃前,廣東省的麻疹發病率非常高,1951-1966年間,廣東省麻疹發病呈自然流行狀態,年平均麻疹發病率為639/10萬;1959年、1963年和1965年的三次麻疹大流行甚至導致發病人數多達50-60萬人。自1965年開始使用疫苗以來,麻疹流行強度大為減弱,近幾年麻疹發病率一直控制在很低的水準。2008-2017年,廣東省麻疹發病率波動在0.27-16.1/10萬(年平均麻疹發病率為3.65/10萬),與實施麻疹疫苗接種前比較,報告發病率均減少99%以上。

廣東已建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

針對人們擔心的疫苗接種安全問題,省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疫苗在獲得註冊前都需經過嚴格Ⅰ、Ⅱ、Ⅲ臨床試驗,疫苗出廠上市使用前也都有要實施嚴格的批簽發制度。此外,在疫苗接種前、接種中、接種後所有環節都有完整的、科學的、規範的要求,以確保預防接種的安全性。

事實上,自2001年1月1日起,廣東省建立全省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簡稱AEFI)監測系統,是全國最早開展AEFI監測的省份。記者從廣東省衛生計生委了解到,2017年(2017年1月1日零時至12月31日24時),廣東省共接種疫苗5879.3862萬劑次,共報告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9962例,報告發生率為16.94/10萬劑次。以一般反應為主,佔了七成。疾控專家指出,絕大多數一般反應(如發熱、局部紅腫等)是輕微的,不會對機體産生長遠嚴重的損害,家長無需太過擔心。

廣東有保險機制補償接種後異常反應

另外,針對預防接種後的不良反應,廣東也有機制進行保障。2018年2月出臺《廣東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實施方案》,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商業保險機制,建立政府、社會、企業、家庭責任風險共擔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機制。

專家特別提醒,市民切勿因噎廢食,預防接種是孩子的權利,及時為兒童預防接種是父母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兒童監護人應當主動、及時帶小朋友到當地的預防接種門診進行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