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是煙臺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收穫最大的時期,也是煙臺開放型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至強的快速成長時期。”40年,於人已到不惑,于國可見興衰,煙臺市商務局局長劉森如此評價改革開放對於煙臺的意義。

從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落戶,到10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煙築巢,從開發區破土興建,到成長為全市對外開放的窗口———在與世界的擁抱中,煙臺盡享對外開放的“紅利”。

來自煙臺市商務局的一組數據顯示,在去年全市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國民生産總值中,對外開放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5%和30%以上;外資企業實現的工業增加值、提供的稅收,分別佔全市的35%和40%左右。

101家世界500強在煙投資151個項目

“煙臺既有舒適的人居環境,也有優越的營商環境。”漢高樂泰(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高勒泰)總經理陳建法道出了煙臺的城市特質。

1987年,漢高樂泰落戶煙臺,成為首家進駐煙臺的跨國外資企業,自此煙臺開放懷抱,陸續吸引國際知名公司落地。説起這一“敢於吃螃蟹”的舉動,陳建法表示,正是對外開放給煙臺帶來的無限潛力和煙臺市政府給予的支援,讓他們義無反顧。

紮根煙臺30年,漢高樂泰從當初一家僅有20多名員工、年産量不足百噸、銷售額僅有100多萬人民幣的小規模車間,發展成漢高集團亞太地區和全球的重要製造基地,年産量逾五千噸,産品種類兩千多種;年銷售額22億人民幣。

煙臺已成為世界500強生長的“沃土”。截至目前,共有10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煙投資153個項目,其中,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遊戲機生産基地、中集來福士是全國最大的半潛式鑽井平臺製造商、上汽通用是山東省最大的汽車生産基地。全市累計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煙投資項目1.4萬多個,實際使用外資342.3億美元,現有外資企業近3000家。

優化營商環境 持續釋放改革活力

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這是漢高紮根煙臺的初衷,也是煙臺在改革開放40年裏,深諳的道理。

1984年5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批轉<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的通知》,煙臺正式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在開放大潮面前,煙臺迅速“動”了起來:為加強招商引資,市裏成立了對外經濟貿易領導小組;為積累經驗,市領導親自帶隊前往深圳特區參觀學習;為搭建開放平臺,市裏專門成立了二十多人的規劃組,對城市環境建設進行總體的規劃設計。

頻頻率先試點全面改革,也讓煙臺營商環境駛入了發展快車道。1994年,煙臺在全國率先試行社會服務承諾制,此後又成立行政審批大廳,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陸續推出“授權責任制”、“超時默認制”、“一門受理制”、“一次告知制”等細化制度,通過開展“環境建設年”、“萬人評機關”、“優化發展環境活動”,形成了公開公正、高效有序的政務環境。煙臺還通過建立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為企業發放信貸週轉金9.5億元,減免企業和社會稅費負擔300億元以上。

煙臺還大力推動“放管服”改革。目前,煙臺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由260項壓縮到96項,為企業減負的各項改革措施也在不斷推進。如今的煙臺不僅是中國經濟實力前20強城市,也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和發展活力的新興經濟強市。

煙臺開發區:打造園區經濟成對外開放主陣地

時下,走進福山區北部園區,“智慧製造”“科研中心”已成為園區裏最流行的兩大關鍵詞。圍繞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北部園區牢牢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抓手、硬支撐,在厚植優勢主導産業基礎上,大力實施“機器換人”工程,主動融入“網際網路+”,以更高層次項目走向高品質發展。

在煙臺開發區,這裡將産業集群培育作為重點,通過“引進一個龍頭項目、集聚一批上下游企業、形成一個産業集群”,重點圍繞千億企業展開産業鏈垂直整合,讓企業嘗到了體制機制創新的甜頭。

從1984年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至今,煙臺園區經濟走過了34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帶動形成了全面開放的整體格局。至今,煙臺已有省級以上經濟園區14個,其中國家級園區4個。

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定。40年來,開放、包容的煙臺,不僅深入參與到國際分工,享受市場、技術、資本紅利,也通過開放激發內生動力、完善體制機制,獲得了跨越式發展的加速度。(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