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財政部部長劉昆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2017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43.6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7.87億元。

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16.83億元,減少1.99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23.17億元,減少11.87億元;公務接待費3.6億元,減少4.01億元。

“三公”經費中,公務用車支出降幅最大。劉昆表示,主要是中央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有關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以及受客觀因素影響,部分因公出國(境)、外事接待任務未實施,公務用車支出大幅減少。

連續六年下降

“三公”經費是指政府部門人員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作費、公務招待費産生的消費。不僅是2017年,自2012年底中央提出“八項規定”以來,“三公”經費呈連續下降趨勢。

根據財政部數據,自2012年至2017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分別為74.25億元、70.15億元、58.8億元、53.73億元、48.25億元和43.6億元。逐年下降的數據,表明中央層面兌現了“三公”經費預算總規模只減不增的承諾。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表示,“三公”數據的變化表明,五年多來中央“八項規定”已落地生根,並在政府層面産生深刻變化,公款出國、私用公車不斷減少,尤其公款吃喝之風得以狠剎。

兩個月前,91個中央部門集體“曬”年度預算。其中,有46個部門“三公”預算比去年預算數減少,23個部門增加,22個部門持平。

數據顯示,今年國家稅務局系統的“三公”預算數最高,為12億元;其次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為3.45億元。同時,今年國家稅務局系統的“三公”經費削減數額也最大,削減數額達8552.6萬元,降低6.65%。另外,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三公”經費也有較大壓縮幅度。

除了中央部門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這樣的因素,部門職能和工作情況的變化同樣影響“三公”經費的預算安排。

比如,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三公”經費比去年減少1283.23萬元,其中一個原因是,該部組織參加的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2018年為非大賽年,相應因公出國(境)費預算週期性減少。

除此之外,機構改革也會影響“三公”經費的規模。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于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舉例稱,國稅與地稅合併後,機構支出費用也將下降,在“三公”經費上,辦公支出以及公務用車等費用可能會減少。

客觀看待“三公”經費

根據91個中央部門的年度預算,有23個部門“三公”經費不降反增。

比如國家體育總局和商務部。國家體育總局增加數額最大,為5063.56萬元。商務部次之,為1305.98萬元。

國家體育總局在説明中指出,今年“三公”經費預算增加,主要是因為平昌冬奧會和雅加達亞運會參賽相關預算增加。而商務部主要是因為今年國家領導人出訪、參加國際會議和多雙邊談判增加了出訪任務。

于洪對此表示,隨著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大,作為承擔對外開放職能的標桿性部門,商務部相關費用自然會大幅度增加。其增長是商務部在不同時期承擔不同角色、職能變化所決定的。“三公”經費增加的部門,還是要從其承擔的職能本身來看。

由此可見,雖然“三公”經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視作觀察政府是否“亂花錢”的窗口,但這並不代表“三公”經費越少越好。

于洪強調,不能“一刀切”地認為三公經費多好、或者少好。只要增加能更有效發揮政府職能,就應予以保障。要從各部門具體職能變化以及經費使用績效的角度來客觀看待“三公”經費。

管理不嚴問題依然存在

根據國家審計署公佈的報告,“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管理不嚴問題在一些部門依然存在。涉及34個部門和101家所屬單位、金額5721.71萬元。

這意味著,審計的近六成部門存在相關問題。

比如,海關總署被指在出國(境)管理和經費使用方面存在超預算、超標準報銷等多個問題;去年體育總局所屬冬運中心部分幹部在已領取公務交通補貼的情況下,違規使用公務用車共計182車次;水利部所屬水科院未嚴格落實公務用車改革要求,公務交通費支出超改革前59.10萬元。

對於“三公”經費方面存在的問題,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表示,將通過改進預算編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等舉措,從源頭強化財政管理,並嚴厲查處截留挪用、貪污侵佔財政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格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馮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