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收官

基本完成合同區“階段一”異常探測工作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磊)當地時間6月19日,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任務的“向陽紅10”船在模里西斯路易港緩緩靠岸,這標誌著中國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收官。“本航段完成16條共計294公里的綜合異常拖曳探測測線調查,基本完成合同區‘階段一’異常探測工作,新發現多處底質異常,這使我們對調查海區的海底底質特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倪建宇介紹。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攝

倪建宇提到的“合同區”,是2011年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合同區。根據合同,我國在西南印度洋國際海底區域內獲得1萬平方公里的勘探礦區;2019年我國需完成50%的合同區域放棄。49航次科考的調查結果,將為區域放棄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第四航段科考人員在合同區進行了電視抓鬥、重力柱取樣、瞬變電磁測線探測、長週期海底地震儀回收與布放等工作,硫化物資源勘查與評價取得進展。

在異常探測方面,倪建宇説,獲得了16條測線位置上的海底底質類型特徵,發現多處底質異常現象,並獲取絹石化橄欖岩、輝長岩、礦化生物殘骸等種類豐富的樣品。如,首次在龍旂高溫活動熱液區周邊獲取存在顯著分層的長柱狀沉積物樣品,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西南印度洋中脊的沉積歷史;利用電視抓鬥獲取大量輝長岩樣品,為玉皇礦化區可能是發育在拆離斷層上的硫化物區的認識提供進一步證據;通過攝像發現大面積分佈呈柱狀的黃鐵礦化疑似生物殘骸,並利用抓鬥獲取到樣品,第三航段也取得類似樣品,由於距離硫化物區均較遠,判斷其可能為新的礦化區,成因尚待進一步研究。

該航段在合同區環境調查方面,完成微塑膠取樣、分層拖網、垂直拖網、電視多管取樣、CTD海水取樣等環境綜合調查,最終取得浮游植物、分級葉綠素、分層小型底棲生物和浮游動物等樣品。樣品後續將分別用於分析調查區浮游生物的垂直分佈和群落結構,以提升對西南印度洋生物基因資源的認識,為研究該區環境基線年際變化和後期環境影響評估提供基礎數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四航段期間,我國首次在西南印度洋成功開展微塑膠調查,將對從全球尺度研究海洋微塑膠分佈狀況、評估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影響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