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中國西藏網訊 民以食為天。兵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談及河北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以下簡稱柏鄉糧庫),在全國糧食系統可以説是廣為人知。柏鄉糧庫始建於1963年,經過幾代糧庫幹部職工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享譽全國的地方國有大糧庫,涌現出了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尚金鎖為代表的一批行業先鋒。
圖為柏鄉糧庫
從一名不為人知的臨時工啟程
上世紀70年代,正值青年的尚金鎖來到這個當時只有6個人、4畝地、倉容量不足100萬斤的基層小糧站當了一名糧庫臨時工。從此,他與糧食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就像他説的那樣,“從到糧庫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下決心:這輩子我就把自己交給‘糧庫’了。”
只有初中文化水準的他,克服文化起點偏低、試驗條件簡陋的重重困難,在學中乾,在幹中學,逐漸掌握了很多與糧食有關的專業知識,從最初的會計員到糧庫保管員再到糧庫主任,他在看似普通的成長歷程中,造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在黨旗下立下的堅定誓言和那份對糧食的感情促使尚金鎖不斷奮鬥,幾十年裏在糧食經營、保管和科學保糧等方面創下10項全國之最,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首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企業也連續5屆蟬聯“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連續13屆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糧食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人們欽佩尚金鎖,但他卻總説,榮譽不屬於我個人,是大家的,我只是這個團隊的一個代表。
圖為柏鄉糧庫獲得的各項榮譽
決心為國探索科學保糧之路
在保糧實踐中,尚金鎖逐漸意識到,看糧容易看好糧卻難!糧食是有生命的,一不小心就會“生病”。他刻苦鑽研、不懈攻關,以超乎常人的努力完成了16個科研項目,其中3項填補國內空白,4項填補省內空白。2016年,他在北京APEC/PPFS會議上分享柏鄉糧庫科學保糧的經驗和做法,報告文稿在9月秘魯皮烏拉APEC/PPFS會上印發,科學保糧成果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為了掌握科學保糧規律,他用了整整6年時間,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雷打不動,每天4次對氣候變化與蟲霉鼠雀危害糧食的關係進行了8700多次觀測記錄,溫度、濕度、風速、雨情,倉溫、糧溫、倉濕、糧濕,甚至對蟲、霉、鼠、雀等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都進行了詳細的觀測記錄,應有盡有,積累了62000多個數據,原始資料存了一麻袋,繪製出被業內人士稱之為“糧食保管小詞典”的《糧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圖》。至今,這張圖仍然適用於長城以南、黃河以北的廣大糧食企業。
2190天,6年時間,他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工作人員説,尚主任用了3年的時間養蟲子。“養蟲子?!沒聽錯吧,蟲子不是糧食的天敵嗎?為什麼還要養蟲子?”記者覺得奇怪。尚金鎖解釋,養蟲子是為了對付蟲子,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的確,他用了3年的時間摸清了27種儲糧害蟲的習性,研究出綠色殺蟲技術。“不僅要讓老百姓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尚金鎖説。之後,他又在數年內破解了高水分玉米保管難題和研究成功大豆包衣安全儲存技術。
尚金鎖(右一)和工作人員在談工作
傳承不能斷一定要代代一脈相傳
技術必須傳承,傳承要靠人。
尚金鎖歷來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始終堅持“人才也是生産力”,堅持把培養人、造就人作為糧庫發展的一項基礎工作。每年業務淡季對幹部職工進行業務培訓,邀請行業骨幹專家授課,幫助大家提高職業技能水準。在普及中專教育的基礎上,創造條件幫助職工接受大專教育。從2015年開始,他把大學老師請進糧庫,把大學課堂設在糧庫,讓幹部職工不出糧庫門就能接受到大專教育。據了解,今年有35名糧庫職工從“柏糧大專班”畢業。柏糧大專班,不僅給了學員成長進步的機會,也為柏鄉糧庫下一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積累了寶貴人才資源,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和強大智力支援。
現在,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糧油食品的消費逐漸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綠色、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轉變。可是,沒有綠色的原糧,綠色食品又何從談起。從2017年開始,尚金鎖瞄準綠色、智慧、精細的發展方向,針對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又設立了3個科研課題,開始在“保鮮粒粒糧”、在讓老百姓“吃好”上下功夫。“下一步,將下大力氣在小麥低溫保鮮技術、通風降溫不降水技術及高水分玉米棒自然通風技術上尋找突破。目前,已經成立了3個課題組,在預定的時間內,分別在技術上實現突破。”尚金鎖説,這3個項目完成後,非常有利於提高綠色優質糧食供應,有利於提高種糧農民利益,有利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倉庫內一角
當記者隨工作人員進倉查糧時,工作門打開的瞬間,糧食特有的香氣迎面撲鼻而來,瀰漫在空氣中,讓人感覺這億萬糧食顆粒都擁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看著“平如鏡”的糧面、“直如尺”的工作道和手摸無土、口吹無塵的儲糧環境,瞬間給人一種心理上的震撼。這裡的每位糧食人都以“保鮮粒粒糧”為目標,揮灑著青春。在這裡採訪,無時無刻不被那愛糧如命、惜糧如金的精神所感動,無時無刻不被那超乎常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恒心毅力所折服,對“工匠精神”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也令人堅信,有了尚金鎖和他帶領的團隊,有了和他們一樣千千萬萬的糧食人,我們中國人的飯碗就一定能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中國西藏網 記者/龍真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