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藍天,碧波盪漾,有朋自遠方來,輕風拂過,水中的紅樹仿佛都招起了手。6月11日上午,參加“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海南行網路主題採訪活動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及各屬地重點新聞網站、新媒體記者一行來到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如畫美景中深入了解這片中國連片面積最大、保育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紅樹林的保護之路。

參加“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海南行網路主題採訪活動記者在海口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訪。南海網記者劉洋 攝

紅樹林築起海上綠色長城 東寨港成資源寶庫動物天堂

2018年第4號颱風“艾雲尼”才剛走沒幾天,東寨港卻絲毫沒有被狂風暴雨“虐”過的模樣。

那可不?東寨港蜿蜒的水道上那一片片紅樹林,可是防風消浪、護岸護堤的“能手”,連2014年侵襲海南的17級超強颱風“威馬遜”也未能傷及紅樹林後方的土壩。而且它還有調節氣候的本領,也是群鳥遊魚等多種生物棲息的家園。

“東寨港原先是片陸地,明朝萬曆年間這裡發生了一場7.5級的大地震,72個村莊沉沒,大量海水倒灌,形成了現在的東寨港港灣,港灣淤積的大量泥沙和灘塗為紅樹林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東寨港紅樹林博物館內,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規劃科科員馮爾輝將東寨港的來歷和紅樹林的故事向各位記者編輯娓娓道來。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1980年成立,位於海南島東北部,地處海口市與文昌市交界,是中國成立最早、連片面積最大、保育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紅樹林保護區。這裡紅樹植物的種類佔中國原分佈紅樹植物種類的97%,多達19科36種。紅樹林裏還棲息著214種鳥類、115種軟體動物、119種魚類、70多種蝦蟹。這也無怪乎東寨港被稱之為資源的寶庫、鳥類的天堂、魚蝦的樂園。

“到了東寨港,就能看遍中國紅樹林。”馮爾輝説。

記者在海口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訪。南海網記者劉洋 攝

“四落四起”紅樹林終獲新生

“紅樹林竟然還是綠色的,不是紅色的啊,今天可算是長了見識了。”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朱立雅説。

乘船駛向紅樹林更深處,清波之上一片鬱鬱蔥蔥,船行水中,波聲驚起飛鳥,美景驚艷眾人。

若不是世世代代的“土著”居民和保護區工作人員不辭辛勞的守護,紅樹林哪會是如今清麗的模樣?

“早在清朝的時候,就有居民知道紅樹林的好,知道要保護紅樹林了。”馮爾輝説,東寨港周邊曾發現過好幾塊清代的石碑,都刻著保護紅樹林的官府禁令和鄉規民約。

今年62歲的前保護區保育員王式軍給各位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非林業專家的他靠著經驗和不屈不撓的毅力,成功地在東寨港繁育了瀕臨滅絕的紅欖李。而他在退休後依然不離工作崗位的敬業精神也令記者們感動。

王式軍是海口市演豐鎮人,家住曲口,打小就生長在紅樹林邊上。1980年東寨港成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剛從部隊退伍的他就到這工作了,一幹就是36年。無論是1970年代三江圍海造田砍去萬畝紅樹林,還是1980、90年代海水養殖破壞了紅樹林的生態鏈,抑或是新千年伊始,鹹水鴨養殖和養豬場排污使得紅樹林的生長環境雪上加霜……對於東寨港濕地近四十年來的起起落落,王式軍可謂是瞭如指掌。

工作人員馮爾輝向記者介紹紅樹林。南海網記者劉洋 攝

“因為紅樹林底下是鹹水,造的田鹽鹼性大,那時候哪有什麼海水稻,根本種不出莊稼,後來又改種椰子,收益也不怎麼樣,再後來又改成養魚養蝦。”王式軍回憶他剛到保護區當保育員時,主要的工作就是彌補當時圍海造田給紅樹林帶來的傷害。

“當時紅樹林被破壞得十分嚴重,經我們摸查發現就剩下14個科18個種,就只有塔市附近那片保存完好。”王式軍説,當時他們一個小組15個人,都是年輕人,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採種、種樹,補植紅樹林。腳被灘塗裏的斷枝扎破已成了家常便飯,就這樣,他們沒完沒了地種了十多年。後來村民大規模養殖鹹水鴨時,王式軍又要和同事走村串戶地做宣傳教育,勸導村民搬遷養鴨場,愛護紅樹林。

所幸在每一次“發展”和“保護”的抗爭中,最後“保護”都佔了上風。

網媒記者採訪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南海網記者劉洋 攝

1997年8月,原瓊山縣政府開展海水養殖專項整治活動,提出“誰挖塘、誰填塘,誰毀樹、誰種樹”,暫時遏制了紅樹林被毀的情況。截至1998年10月底,共填塘118口,面積約700畝。

2012年5月,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起訴當時保護區內的養鴨大戶,要求拆除非法養殖生産設施並賠償。該案在當年8月以保護區管理局勝訴告終,成為海南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

2013年,污染紅樹林的養豬場被勒令搬走或關停。海口市政府啟動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拆除了保護區周邊的違建,取締非法採石場,建起了污水處理廠及管網配套,消除附近片區生活污水對東寨港濕地的污染,還投入重金退塘還林,完成填塘總面積2355畝。

2014年,保護區管理局在海口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在保護區長達65公里的海岸線實施保護區邊界落界立碑立樁,保護邊界的完整性。

網媒記者採訪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南海網記者劉洋 攝

網媒記者點讚全員共護濕地

“這麼多年來,我最欣慰的就是到現在東寨港保護區沒有一寸土地被侵佔。”王式軍説。

在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育和媒體的廣泛宣傳下,保護紅樹林的意識日漸深入人心。

“我小時候可是村裏抓魚蝦、掏鳥蛋的一把好手。現在説起這個還是有點慚愧。”今年75歲的當地村民黃宏遠説,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當時村裏人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不如現在這麼強,有時為了抓魚抓蝦,砍了不少紅樹。但後來隨著愛護濕地、保護紅樹林的觀念漸漸普及,不少漁民都自覺放棄了近海捕魚、養殖魚蝦等會給紅樹林生長環境帶來傷害的營生。

記者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訪。南海網記者劉洋 攝

“像我,就不當漁民啦,這幾年在村裏當水電工,生活也過得去。”黃宏遠説。

這些年來,保護區周邊像黃宏遠這樣的居民越來越多,破壞紅樹林的情況越來越少,紅樹林面積穩中有升。每逢週末,志願者們會到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內開展濕地污染調查、環保宣傳、環境清理等志願服務活動。保護區內還建起了紅樹林博物館,成為市民遊客了解紅樹林的科普園地。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物種豐富,圖為棲息在保護區內的小螃蟹。南海網記者劉洋 攝

“不管是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還是當地居民,他們都為保護紅樹林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他們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朱立雅:“還是那一句老話,要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守護好這一片綠。”

“可以看得出這些年來海南省、海口市政府的確為保護紅樹林投入很多。”新華網記者陳傑説,紅樹林的美景讓他覺得僅半天的行程實在是令人意猶未盡,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在東寨港住上幾天,深入了解這片神奇的“海上森林”。